从校园小卖部到视频平台直播间,一张小小的卡牌正在撬动中国数百亿元市场。收藏、社交与投资属性交织,推动产业高速膨胀。
然而,金融化趋势与监管高压之间的暗流,正为这场繁荣埋下隐忧。
卡牌热潮席卷,消费热驱动市场暴增
五年间,我国整体卡牌市场GMV已从28亿元激增至263亿元,中信证券(600030/06030)预测2027年将突破35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4%。集换式卡牌(TCG)凭借收藏、竞技、社交等属性成为核心驱动力。
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人均卡牌消费仅18.7元,远低于日本的120元和美国的64元,意味着巨大潜力。
几元一包的低门槛结合盲盒机制,制造了“开包即惊喜”的快感。二次元玩家追逐限定角色卡,追星族为偶像签名卡豪掷千金,小学生则将热门动画和影视卡牌当作社交筹码。部分校园周边小卖部中,卡牌销量可占到日营业额四成,成为稳定的现金流来源。
影视卡牌崛起,平台竞逐新赛道
2024年,影视卡牌成为行业焦点,视频平台开始自营。据行业数据,爱奇艺(IQ)上半年卡牌GMV突破亿元,《淮水竹亭》《临江仙》创下销售新高;优酷的《七根心简》卡牌销售额单项就达到了800万,腾讯(00700)视频《庆余年2》突破1500万元。卡牌不仅延长剧集生命周期,还通过直播抽卡、会员福利等链路强化平台生态。

与设定集、手办等传统衍生品相比,卡牌“轻、快、能动”的特性让其成为长尾IP反哺的利器。但影视卡牌并非稳赚不赔——热播期通常不超过三周,艺人授权复杂,制作周期必须与排播紧密匹配。某平台负责人透露,紧急定档剧往往要求一周内完成卡组设计,抓住流量高峰,然而工艺内卷和项目不确定性依然考验着节奏把控。
产业链暴利与国际化差距
卡牌产业链利润高度向零售端集中,业内估算占40%价值量。学校周边小卖部和文具店贡献了约80%的销量。据企查查数据,国内卡牌相关企业已达2892家,近三年新增超1300家,半数集中在批发零售领域。
头部企业如卡游2024年营收突破百亿元,集换式卡牌毛利率超70%,远超潮玩行业。发行商占30%价值量,IP与材料成本仅占20%,凸显“轻成本、高回报”特性。卡游与《哪吒2》合作的450万张卡牌迅速售罄,展现吸金能力。但这种高度依赖零售端的模式,也让产业链易受渠道波动影响。


卡游 《哪吒2》 卡牌
相比之下,国际市场已形成成熟的金融化生态。PSA、CGC等评级机构通过品相、真伪、稀缺性等标准赋予卡牌资产属性,评级卡进入eBay等平台流通,稀有卡单张成交价可达百万美元。Fanatics Collect、ALT等平台推出卡牌指数与托管服务,进一步提升流通安全性。
而在中国,交易主要依赖闲鱼等C2C平台,价差大、盗版多,信任体系薄弱。国际评级巨头无法进入,本土机构如保粹、JBH盒乐屋成立时间短,公信力不足。
IP困境、市场波动与价格崩盘
中国卡牌市场的核心隐患在于IP短板与交易体系缺陷,这些问题与价格波动互为因果、相互放大。
首先,缺乏长期生命力的顶级IP,使得多数国内卡牌依赖短期热播剧或游戏流量,热度昙花一现。热播一过,需求迅速回落。盗版泛滥与假签名卡更是直接侵蚀玩家信任,例如,《锦绣安宁》盗版与假签名卡泛滥,直接导致二手交易价格崩塌,玩家转向观望或压价。

市面上的《锦绣安宁》卡牌为未获授权的盗版卡牌
其次,国内交易与评级体系尚未成熟,缺乏统一的稀缺性认证与真伪保障。玩家更多依赖闲鱼等C2C平台交易,价格差异巨大,缺乏标准化的价格锚点,导致投机行为频繁,价格极易被情绪驱动。
这种结构性脆弱在直播间被放大。影视卡牌的客单价普遍高于二次元卡牌,平拆一包20元、整盒150-200元,通过“IP大乱斗”“转盘抽卡”等玩法吸引泛剧粉与收藏玩家。受众以女性为主,七八成看重“悦己”体验,精美卡面即可触发购买欲。然而,热剧窗口期极短,一旦错过高峰,库存积压与价格跳水几乎无法避免。
据业内反馈,部分直播间的卡牌价格在短短两周内从19.9元跌至15元,甚至半价清仓。盗版与信任危机加速了下跌,买家转向观望或压价,价格体系迅速崩塌。
行业暗流与监管临界点
卡牌行业的繁荣背后暗流涌动。平台自营挤压卡商利润,品牌方在竞价拿项目的过程中利润率降至一两成,二级市场价格体系频繁崩盘,盗版与信任危机交织。
头部企业如卡游虽在2024年营收暴增277.8%,经调整净利润增长378.16%,但依赖单一IP与渠道,使其业绩极易受热度波动冲击。
更深层的风险在于,卡牌的金融化趋势可能触碰法律红线。一旦涉及价格炒作、收益预期或分级交易,可能被视作变相证券发行或涉嫌非法集资,面临严格监管。
业内人士警告,如果不在IP储备、交易体系和合规架构上补课,这个看似无往不利的千亿级赛道,可能在政策收紧的拐点上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