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1 19:40:30 股吧网页版
AutoGLM 2.0发布:既生智谱,何生DeepSeek
来源:财中社

  8月20日,“AI六小虎”之一的智谱正式发布了AutoGLM2.0版本。

  AutoGLM,是智谱早在2025年初“DeepSeek时刻”之前,2024年10月发布面向C端的全球首个Phone-Use产品,属于手机Agent(智能体)的一种。

  这次的2.0版本,智谱将其搬到了云端上,要让AutoGLM从“对话框”的AI大模型刻板印象升级为一个随时随地的“行动伙伴”。

  AutoGLM由智谱最新开源模型GLM-4.5与视觉推理模型GLM-4.5V驱动,支持在手机、电脑、智能眼镜等多终端运行,目前已在安卓、iOS和网页端全面开放,用户无需邀请码即可免费使用。

  在智谱的官方演示中,通过创新的"云手机+云电脑"架构,用户只需自然语言指令,即可让AI在云端自主操作美团(03690)、京东(09618)、小红书等40余款App,实现点外卖、订机票、生成发布社交媒体内容等复杂任务,而本地设备完全不受干扰。

  显然,智谱CEO张鹏想让每个人都拥有一个AI秘书、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搭子”。

  3A原则

  自ChatGPT掀起AI大模型浪潮,大多数人对AI的印象其实只停留在对话框的“Chat(聊天)”,即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上。

  但业内很早就有Agent的概念。打个比方,Agent就是借助Chat,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Act(行动),完成一些终端上的实事。一如具身智能是要借助AI大模型等,在各种形态的机器人身上移植一个汇集所有人类智能的大脑,帮助人类做事一样。

  苹果(AAPL)的Apple Intelligence、Anthropic的Computer Use、谷歌(GOOG)的Jarvis和OpenAI筹划的Operator等也已经把Agent作为2025年的主要关注点。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是Agent爆发之年。咨询机构Gartner更将agentic AI列为2025年十大技术趋势之一,并预测2028年至少有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agentic AI自主完成,而这一数字在2024年为0。

  相较于GenAI,目标驱动型的Agent,能够完全执行工作流程,适应、学习、迭代、与其他系统和人类协作,并端到端地完成任务。

  这也是为何年初蝴蝶效应主打Agent功能的Manus出来以后,就算测试码被炒到天价,很多人仍然跃跃欲试。阿里巴巴(09988,以下简称“阿里”)的通义千问团队还在Manus上线一周内,就与其达成了合作。

  但AutoGLM 1.0和其他早期智能体,在采用本地化方案时仍存在诸多瓶颈。Agent在手机上运行时,用户需全程“监工”,导致效率实际上并不高;以及稍有锁屏或切换应用即中断任务;市面上诸多不一的手机系统也会带来高昂的适配成本。

  Agent想要操作手机App,面临的直接难题就是无法将手机“掰成两个”来用。但若解决一系列的难题,未来手机上的Agent或将颠覆App的既有操作范式。

  此次智谱将AutoGLM升级到2.0,则以“云端原生”架构破局。而之所以AutoGLM以这样的产品形式出现,核心源于智谱的“3A原则”与技术的突破。

  智谱方面提出,从Agent到AGI(通用人工智能),需满足全时运行(Around-the-clock)、自主零干扰(Autonomy without interference)、全域连接(Affinity)的“3A原则”。

  为接近该目标,智谱AutoGLM技术负责人、算法研究员刘潇介绍称,AutoGLM 2.0采用了三大关键技术,一是端到端强化学习;二是低成本高效模型;三是全端适配,支持手机、电脑、AI 眼镜等多设备,通过云技术解决不同系统适配问题。

  目前,在涵盖手机、电脑和网页操作的Device Use基准测试中,AutoGLM的表现超越ChatGPT Agent和Claude 4 Sonnet等国际竞品,处于主流Agent SOTA(State of the Art,在特定任务或基准测试中先进)层级。

  信任成本

  AutoGLM中,智谱为每个用户部署基于安卓虚拟环境的智能体云手机和Ubuntu系统的智能体云电脑,任务指令通过GLM-4.5和GLM-4.5V模型解析后,在云端7×24小时异步执行,无需占用用户的本地设备,且期间用户可以进行其他操作。

  同时,当任务指令遇到一些用户敏感信息和操作的时候,将会呼叫托管,让用户自主操作完成。

  虽然张鹏迫切地想传达“AI秘书”、“24小时工作搭子”这样美妙的概念,但落到具体操作上,一切都变得微妙了起来。

  目前,AutoGLM的云手机一共有涵盖社交平台、长短视频、本地生活和消费购物等多类型的30款App;云电脑除浏览器外,只安装了Libre办公软件。二者均未放开用户下载新App的权限。

  《财中社》以“在电商App上比价衬衫”和“生成2025年上半年中国游戏行业报告PPT”为例,测试了AutoGLM的Agent能力。

  在手机上,输入指令执行后,AutoGLM会在云端的安卓虚拟环境打开App,并查找相关衬衫的信息,遇到加入购物车和涉及用户抉择的步骤时,AutoGLM会自动暂停,并等待用户接管,输入登录用的账号和密码或者扫码登录才会进行下一步。完成上述步骤后,AutoGLM就会告诉你比价的结果。

  而恰恰是这个“上述步骤”,让AutoGLM的Agent只是看起来“美妙”。

  近年来,国内的App对于账号登录安全性要求逐年严苛。除了单纯的账号密码输入外,往往会要求生物识别、验证码等多重认证;诸多支付型应用一般还都有设备锁,云端登录和当前设备登录的账号往往冲突。

  而且,在虚拟机上运行的用户账号,数据和隐私的安全性存疑。虽然智谱官方和AutoGLM称安全和隐私有保障,但市场和消费者显然还没有普遍接受,信任的形成需要时间和口碑。

  AutoGLM在流程推进中,除了登录账号需要托管外,国内各大App的开屏广告、确认协议还会让AutoGLM“宕机”,同样需要接管才能继续走流程,这无疑让目前手机端的Agent重重遇阻。

  同时,在PC端上,输入生成PPT的指令后,AutoGLM在后台的虚拟环境中花了约15分钟的时间完成了操作,并给出了可供下载的pptx.文件。但提供的文件在一开始下载时,仍然会尴尬地卡在0%的位置许久,甚至要重复好几次操作才能继续下载。

  智谱的Agent愿景,在云端上的运行仍然“水土不服”。从“可用”到“可靠”的路上,AutoGLM也才刚刚起步。

  狭路再逢

  此次发布的Agent,已然是智谱经历重大战略调整后的全力押注。在DeepSeek光芒的掩盖下,“AI 六小虎”沉寂的半年里都在默默蛰伏和调整战略方向。

  有业内分析人士称,“AI六小虎”要以闭源基座模型开展To B等商业化时,就被DeepSeek打断了美梦;当要以流量投放拉动To C的用户增长时,就遭到了字节豆包的毒打。

  上半年,国内大厂诸如百度(09888)、字节等密集发布多款Agent应用,给了其他大模型厂商很大压力。而痛定思痛的“AI 六小虎”老大智谱,也决心在Agent这条道上越走越远。

  在7月底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5之前,智谱的AI大模型更新停在了2024年12月的GLM-Zero-Preview上。而在AI领域,不进步,就意味着落后。

  直到WAIC 2025上,智谱推出专为Agent设计的GLM-4.5模型,首次在单模型中融合推理、编码与智能体能力,以满足智能体应用的复杂需求。当时上线后用户需求激增,使得智谱的服务器短暂“瘫痪”了一阵,足以见得市场对智谱的期待程度。

  8月11日,智谱还宣布推出开源视觉推理模型GLM-4.5V,总参数106B,激活参数12B,其实现了模型原生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任务,使Agent能够像人类一样看懂图形界面,理解任务目标。

  AutoGLM的落地发布,正是智谱从技术、人事、商业到融资各个维度上调整的结果。

  此前半年,智谱凭借“清华系”背景,以及“国资宠儿”身份,是“AI六小虎”中为数不多在DeepSeek冲击波后、仍能持续融资的大模型初创公司。2025年,智谱连获杭州、珠海、成都国资及浦东创投累计超28亿元战投,估值冲至400亿元。4月,智谱还传出上市辅导消息,或将成“AI六小虎”中的上市首舰。

  但融资背后,智谱的人事、技术还在持续“震荡”。

  年初,智谱首席战略官张阔离职;之后,负责应用AI与合作副总裁李惠子、负责商业化的COO张帆等多名高管离职,商业化压力压在了CEO张鹏身上。前智谱AI内部的几位核心人员唐杰、东昱晓、张鹏、张帆、张阔中,“三张”已去其二。

  同样,在中美AI竞速背景下,AutoGLM作为首个纯国产模型驱动的智能体更具象征意义。

  2025年1月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后,时隔半年,智谱仍然通过GLM-4.5实现了轻量化部署,减少了对英伟达(NVDA)芯片的依赖。OpenAI也仍将智谱当做有力的竞争对手,就在8月18日,GPT-5并未达到市场预期后,其CEO奥尔特曼还称,“美国低估了中国AI的进展,出口管制无法阻止其技术生态的构建。”

  而就在智谱发布AutoGLM后一天,DeepSeek 8月21日低调上线新一代大模型DeepSeek V3.1,最引人注目的升级之一是将上下文窗口从原有的64k扩展至128k,即可以处理更长篇幅的文档和代码,并在回答内容上进一步增加信息,提供更多细节。显然,DeepSeek更不会放过在Agent领域占领制高点的机会,迟迟未发布的R2模型则还在“憋大招”。

  “未来的个人竞争力的核心,将是‘自身能力+N个AI智能体’的总和,每个人将从‘打工者’转变为‘领导者’,核心能力不再是事必躬亲地执行,而是‘会沟通、会安排任务、会指挥’。”正如智谱CEO张鹏所言,智谱为了上市成功、安抚资本,除了新模型外,一个有“希望”的Agent故事也能暂时“抚慰”人心。

  但好巧不巧,DeepSeek V3.1又将智谱放到了烤火架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