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又一超千亿方页岩气田诞生。
8月21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江汉油田红星页岩气田1650.25亿立方米页岩气探明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审定。
位于湖北、重庆两省份境内
本次开发的红星页岩气田位于湖北、重庆两省份境内,主要勘探开发层系二叠系埋深在3300米至5500米,构造变形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团队优选出“地质-工程双甜点”页岩气富集区,开辟了我国志留系以外首个千亿方级新层系页岩气的勘探新局面。单井测试产量从每天8.9万立方米提升至每天32.35万立方米。
就在几天前,中国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获重大突破,由西南石油局提交的永川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245.88亿立方米通过自然资源部专家组审定,标志着我国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中国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长期是油气进口大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对于中国能源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12年底,中国石化发现了涪陵页岩气田。至此,我国正式成为除美国、加拿大之外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发的国家。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已建成涪陵一个万亿方,威荣、綦江、永川、红星等四个千亿方深层页岩气田。
江汉油田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国石化将加强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与部署,深化基础地质、开发技术、工程工艺等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拓展吴家坪组页岩气增储新区带,积极培育二叠系页岩气规模建产新阵地。
国内多地布局页岩气产业
我国是页岩气资源大国,但目前的开发力度仍有待加强。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达21.8万亿立方米,高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页岩气探明率仅4.79%,资源潜力巨大。
国家能源局此前提出,聚焦“深地、深水、非常规、老油气田”四大领域,组织编制重点地区勘探开发实施方案,推动海洋油气、页岩油气加快发展。2024年,我国页岩油产量突破600万吨,同比增长30%以上;页岩气产量达25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稳定增长。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全国各地也正加速布局页岩气产业。在各省份2025年能源工作中,页岩气被列为重点任务。
例如,贵州省提到,要加大煤层气页岩气项目推进力度,保持能源产业发展良好势头。
重庆市提出,稳定涪陵页岩气田产能,推进南川、武隆、彭水、永川、綦江、铜梁、忠县、梁平等区县页岩气新区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实现资源有序接替。到2027年,力争市外电力输入能力超过1900万千瓦,天然气(页岩气)产量达到200亿立方米。
云南省明确,在绿色能源产业方面,要围绕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在页岩气开发利用等方面布局。
从资源分布来看,页岩气有利区主要聚集在我国西南。今年上半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组织实施的“全国页岩气重点调查区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通过成果验收。该项目优选出20个有利区,分布在鄂西—渝东、川西、湘中等地区。
就商业化而言,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页岩气开发盈亏平衡价约为1.8—2.2元/立方米,高于常规天然气。但规模化生产与技术迭代驱动成本下行,预计2030年成本可降至1.5元/立方米以下。政策补贴(0.4元/立方米)和碳交易市场收益(吨碳价60—80元)将进一步改善项目经济性。
在竞争格局上,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呈现出“国有主导、多元互补”的特征。国有巨头(中石化、中石油)主导资源开发,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合作模式切入细分市场,外资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参与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