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上海将形成临港科创城、张江科学城双轮驱动的创新格局,共同推动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
8月21日举行的上海“临港科创城”建设推进大会上,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正伟表示,临港科创城建设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完善的政策,更有力的举措,推动临港科创城成为上海创新创业的新高地。“构建科创开放生态,打造低成本创业空间,让年轻人轻装上阵。”
根据建设规划,上海将通过5年努力,把临港打造成为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地、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地、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试验场和青年创业发展的理想家园。到2030年,临港要建成10个国际一流的高能级实验室;打造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若干个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0万名。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临港科创城推出的首发项目和核心载体——零界魔方,推出了3年免费租、1年免费住等优惠政策,让创新创业者能够在临港实现零成本开局。
双轮驱动的科创布局
“我们发现临港的产业集群越来越成规模之后,它本身就在不断裂变出一些创业项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改处处长陆瑜说,新片区有着显著的前沿产业集群化优势,已形成“4+1”主导产业体系,这为创新技术涌现和创业企业裂变提供了沃土。
数据显示,6年来,临港的集成电路、民用航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8.3%。其中,集成电路产值6年平均增速超50%,已经成为新片区投资规模最大、产业集聚度最高、产值增长最快的先导产业。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已经突破了2800亿元,上下游企业近200家。
此外,新片区的科创资源加速集聚,临港实验室和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即将建成投用;开放型制度体系渐趋成熟,依托自贸试验区制度优势,新片区在“来数加工”、数字文化等领域抢占发展先机;产教融合持续深化,12所高等院校集聚,专业布局、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持续提升。
“过去6年,临港的科技创新重在筑基搭台,已在源头创新、应用创新、企业孵化等方面初步形成了科技创新的‘热带雨林’生态。”陆瑜表示,临港具备了大力发展创新创业的坚实基础。
临港科创城与张江科学城的差别化定位在哪里?
陆瑜解释说,张江科学城的创新策源能力很强,0~1非常强,临港科创城则希望通过努力补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的1~10这个环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亮点。
为此,陆瑜表示,临港将推动创新策源到成果转化的链路更加贯通,鼓励脑机接口、创新药物、卫星研制等领域的技术转移和人才溢出。同时聚焦重点产业,建设分阶段体系化概念验证中心。形成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高质量孵化器的全链条赋能。
“你如果有一个idea、一个技术,在临港等于有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可以快速帮你转化成产品,这是临港的特色。”陆瑜说。
科创城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之外,临港还提出了强化前沿产业引领、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资本加速赋能,以及构建低成本创新创业载体五个方面,协同推进“临港科创城”建设。
当前,上海正在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翟金国表示,临港新片区既是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也是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地。上海市科委将积极导入更多科创资源和平台,推动临港构建更多高水平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高质量孵化器,助推临港构建成更为完善的科科创投资体系,品牌力更强的创业大赛,孵化能力更好的转化生态,推动更多的科学家、创业者、投资者在临港找到创业机遇。
“我们将支持临港科创城的建设纳入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十五五’规划,打造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功能区和年轻人探索新业态新模式的青年创业生态标杆。重点支持以临港实验室为代表的高能级科创资源的布局建设,加强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等前沿产业的集聚和高成长企业的培育,努力将临港建设成为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翟金国说。
为强化资本加速赋能,临港设立首期规模6亿元的临港启航系列基金,五年投入3亿元“拨改投”专项资金,全方位赋能初创企业发展。设立临港青年创业基金,扶持40岁以下的青年创新创业,并推出“超级个体创业贷”。
杨正伟表示,临港启航基金将从9月份开始具备项目投资能力,为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最具性价比的创新创业社区
今年5月召开的2025临港科创大会上,发布了“临港·创客之家”和《临港创客新政“十二条”》,推出了首批创业空间和人才政策。
21日,临港针对创新创业者,进一步发布了“超级个体288行动”。作为临港科创城的首发项目和核心载体,“零界魔方”的宣传册上写着“零成本开局,无限大未来”的口号。
所谓“零成本开局”,在于这里推出的2大核心举措:一是办公免费租。首推10万平方米零租金创业空间(包含办公和厂房),引进的创新创业项目可享受3年零租金办公,届满递延2年租金减半。二是公寓免费住。首推10万平方米零租金的居住空间,创业团队和青年人才首年可免租居住,并享受届满递延2年续租优惠期。
“我们要打造最具性价比、最普惠便捷的创新创业集聚区。”临港集团副总经理陈浩说,后续这样的展业空间不设上限,将按照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来持续匹配。
根据“超级个体288行动”方案,这里吸引的创新创业者覆盖8大新业态:硬核科技、数据加工、跨境直播、跨境医疗、短剧基地、游戏创客、代码外包、小众赛事。
针对入驻的创新创业者,临港还推出了资助展业、托底融资、代办落户、精准推介、加持流量、保障网络、优惠物流、便利出海等8项配套政策。
依托“超级个体288行动”打造的青年创业支持体系,入驻企业有望获得最高8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最高50万元无偿资助、最高50万元“流量券”、最高50万元“算力券”、最高50万元“运力券”、最高10万元“网络券”等具有含金量的配套资源。
王阳阳的创业团队目前有大约10人,现在在看零界魔方的一个15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我们做的是数据要素安全可信交易流通平台,处于创业早期,还在产品研发内测阶段,专利、软著也在申报中。”在她看来,临港的创业氛围很好,相关的政策确实是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
当天,迷你谷、智能光疗仪、光翼等12个创业团队首批入驻零界魔方,项目涵盖了数字经济、慕课达人、数据加工等创新业态。
零界魔方首发项目服务管家郭金晶说,该项目推出后咨询量暴增,很多创新创业的青年都来咨询,“‘超级个体288行动’的政策对于初创团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陆瑜还表示,接下来将打造5个“临港科创社区”,每一个社区都形成“链主牵引、赛道鲜明、平台支撑、协同孵化、资本加速、职住平衡”的新范式,构建“15分钟”创业就业生活圈。通过一个个社区的建设,未来在临港将形成一些特色化产业的创业小集群。
“让年轻人在临港创业的成本更低、风险更小、回报更高、成功更近。”陆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