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多地继续调整住房公积金有关政策。
8月21日,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住房公积金支持缴存人购买和租赁保障性住房有关政策的通知》,将优化住房公积金有关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款比例、提高贷款额度等内容。其中,购买保障性住房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为15%;购买保障性住房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单、双缴存人最高贷款额度对应上浮50%。即由现行的单人60万元、双人100万元提高至单人90万元、双人150万元,基本实现缴存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即可覆盖除首付款金额外的剩余购房资金需求,减轻购房负担。
无独有偶,8月20日起,合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关于调整我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个人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拟普遍上调,其中,多子女家庭购买首套住房,夫妻双方正常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最高可贷额度拟调整至144万元。与此同时,合肥市将适时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拟对个人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进行调整。此外,“商转公”贷款也在此次政策的调整范围之内。若政策发布时已受理且尚未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允许申请人撤销贷款后按新政策重新办理。
更早之前,苏州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的通知》,新政策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物业费,缴存人本人及配偶支付自住住房物业管理费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一年可提取一次,提取额不超过实际支付的一年物业费用。
记者梳理发现,公积金支付物业费政策虽非首创,但也说明下半年各地在公积金政策优化方面有持续动作。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公积金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其背后有着重要逻辑和高度,比如允许用公积金支付物业费,核心目的在于“解放”消费者。当消费者能用公积金来支付物业费,手头可支配的消费资金自然就增多,这无疑是提振消费的关键举措。从物业企业的视角来看,物业费对物业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毕竟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物业费降低会给物业企业带来不小的经营压力。对物业企业来说,公积金支付物业费政策能确保物业费收入的稳定和现金流稳定,并缓解企业当下的经营压力,助力企业稳健发展和物业服务开展。
公积金政策是各地促进需求释放的重要政策方向,也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各地调整公积金政策近150条,优化方向主要包括提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优化公积金贷款住房套数认定标准、延长还款期限、支持提取公积金用于首付、支持异地互认互贷等。而在深圳,记者也对多位购房者进行了采访,在目前房价有所下跌的背景下,受访者均表示会优先考虑公积金和商业的“组合贷”,希望公积金的贷款额度能进一步提高。
自去年9月一揽子增量楼市政策出台落地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逐渐有了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不过,有分析人士表示,不同城市及城市内部板块之间分化行情依然存在: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止跌回稳明显好于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回稳行情也同样存在分化。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8月初北京已经率先落地优化房地产政策,调整优化限购政策、加大公积金政策支持,预计未来上海、深圳或将跟进优化限购政策,更多城市落地房地产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