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石景山在经济赛道上跑出“加速度”,GDP突破1300亿元大关,经济增速与投资强度双双领跑中心城区,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8月21日,在“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万隆,区委常委、副区长李文化等,展示石景山“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长与投资建设的斐然成果。
经济指标“进位争先”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石景山地区生产总值一年一个百亿台阶,从2020年的973.8亿元增至2024年的1312.9亿元。2021—202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800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5.2%;2021—2023年,连续三年地均投资强度位居全市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7.7%,居中心城区第一。今年上半年,石景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6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居中心城区第一。
万隆表示,石景山区的产业体系也在加速迭代升级,从“1+3+1”迈向“2+4+4”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起“主导+特色+未来”梯次发展的新格局,二、三产业占比完成从7:3到1:9的华丽反转。同时,区内主导产业不断巩固,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六成。此外,信息技术产业引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全市首个数字人民币综合性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7.4%。
为青年创业“搭台”
人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
李文化表示,在系统构建人才生态方面,石景山区坚持“引育用留”一体化推进,于2020年启动实施“景贤计划”,每年设置5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评定景贤人才,运营景贤小镇,建设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强化医疗、住房等全方位保障,全力打造京西人才高地。
今年7月下旬,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期正式启用,智想陪伴机器人项目、火星舟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AI教育等多个创业团队已入驻其中。
九灵猴科技作为上述入驻团队之一,其创始人李思柯虽然刚从北京大学金融科技硕士毕业,但已有五年创业经历,此前参与创立过三家公司。本次,他毫不犹豫地带领团队入驻基地。“入驻过程太高效了,只花了十几天,而且办公空间第一年还免费。”李思柯兴奋地表示。同时,基地为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团队提供3—5个工位或最高5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免费使用一年后,还有最高5折、最长三年的租金优惠,这让他深感惊喜。
对于中小企业,石景山区实施的伙伴成长计划,出台独角兽企业等专项支持政策,构建起以国家级“小巨人”为引领、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为主力、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后备的梯次发展格局。同时,对上市企业实施“领航计划”,“十四五”时期新增上市公司6家,总数达20家,IPO数量为“十三五”同期的两倍。石景山以全方位的支持,助力企业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城市更新“精雕细琢”
“十四五”期间,石景山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两大战略”,统筹推进481个城市更新项目,带动投资超过900亿元。
据石景山区副区长曹世辉介绍,该区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前完成楼本体改造任务。在老厂区更新方面,首特钢成功转型为集“办公+研发”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园区,北重厂也改造为科技文化产业园。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全区106个、共计551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楼本体改造已全部完工,实现“五年任务、四年完成”的目标,其中全区老旧小区上下水改造率更是达93%。
石景山区坚持以城市更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首钢北区已吸引489家企业入驻,带动就业超过1.4万人。同时,区内还高水平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有序实施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并完成石景山古建群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城市形象实现显著提升,从过去的“灰蒙蒙”“冷冰冰”转变为如今的“清爽爽”“暖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