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娜娜上海报道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东方证券主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战略支持的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办。
本次论坛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采用绿色办会方式,并向中诚信认证(深圳)有限公司申请了碳中和第三方核查。中诚信认证副总裁郭玥婷在论坛现场为本次活动授予了碳中和声明。
目前,ESG信息披露和评价评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服务机构,中诚信认证在ESG标准研制、企业实践及国际合作领域经验丰富。其副总裁郭玥婷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以标准为引领,促进ESG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深入解读了ESG国际标准化的最新突破、核心框架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路径,为ESG从理念走向实质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
国际ESG标准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在演讲中,郭玥婷聚焦ESG国际标准化前沿,重点分享了即将到来的里程碑式变化。
一是ISO Net Zero(ISO净零)最新标准ISO/CD 14060呼之欲出。她指出,备受瞩目的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净零标准(IWA 42升级为ISO 14060预计将于2025年11月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30)上正式推出。该标准旨在提供一个全球性解决方案框架,指导各类组织启动净零转型。
“它有望解决基线设定模糊、指标不一致以及气候承诺可信度等关键挑战,为企业和政府设定并实现净零目标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从而加速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二是可持续金融标准的加速制定。郭玥婷进一步提及,COP 30会议预计还将推出重要的可持续金融领域标准。在COP29的可持续金融圆桌会议上,转型金融市场审查主席Vanessa Howard-Williams曾提示转型规划中标准化治理与方法的紧迫性。
“转型规划的治理和方法需要标准化,才能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和实施转型融资。目前,一切都是定制的,成本高昂。要取得成功,我们需要精心设计、简单且适用范围广泛的标准。”
从合规到价值创造,构建多维度支撑的ESG管理标准生态体系
为何ISO要发展ESG标准?郭玥婷解释,ESG虽然主要应用于金融领域,但其核心在于评估实体经济企业的ESG综合绩效,对推动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转型有重要影响。而统一标准的缺失,可能导致政府产业发展部门、金融监管机构等难以通过ESG绩效有效识别绿色、可持续企业加大支持力度,亦会阻碍金融机构对高能耗、高排放、治理不佳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ISO主导制定全球互认的ESG标准,成为填补空白、构建国际最佳秩序的必然选择。
在此背景下,全球首部ESG国际标准——ISOIWA48《实施环境、社会和治理原则框架》,已于2024年11月14日(COP29,阿塞拜疆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正式发布。
ISO ESG IWA 48提供了“One-ISO”ESG的管理标准,包括管理框架、术语、原则、指标体系、报告要求、合格评定与合规管理,以及持续改进过程要求。郭玥婷特别强调,“One-ISO”ESG框架并不是一份新的ESG报告要求标准,而是旨在补充现有的自愿和监管报告框架并与之互相协作,以促进ESG原则和方法的全球协调一致。
郭玥婷为现场嘉宾详细展示了ISO ESG IWA 48的ESG标准体系,并重点介绍了该标准管理框架中的成熟度矩阵(MATURITY MATRIX)。该矩阵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最低标准阶段(Minimum standards ESG)、合规阶段(ESG compliance)、发展阶段(Developing ESG)、价值观驱动阶段(Values-led ESG,成熟阶段)。

“ESG不是一个有勾选框、通过/失败结果的固定状态,而是一个成长和深化成熟度的旅程,以及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郭玥婷指出,越趋近价值引领阶段,企业为自身及社会创造的价值越显著。
她认为,成熟度矩阵为组织提供了一个评估和提升ESG实践的工具,帮助组织了解自身在ESG旅程中的位置,并为持续改进提供方向。通过结合指标和成熟度矩阵,组织可以更全面地衡量和管理其ESG绩效,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园区建设:从零碳标签到系统化实践
针对国内零碳园区建设热潮,郭玥婷也提醒当前政策多聚焦少数核心指标,忽略系统性支撑。相比之下,国际标准化组织平台早已实现重大突破,比如聚焦城市或社区可持续发展的ISO 37101。
“ISO37101等同转换为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要求与使用指南》GB/T40759-2021,提供了可持续管理体系框架,包括6个可持续发展宗旨和12个可持续发展领域。”郭玥婷表示,2024年该平台的物理标准边界收缩至产业园区,推出PAS-IP:8848《可持续产业园区指南》,包含93项KPI(如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覆盖环境、社会、治理全维度,帮助产业园区展示可持续发展的成果和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
她透露,中诚信认证已联合天津、江苏、湖北等地政府园区,推动运营方转变视角,积极探索通过园区宏观集中管理带动入驻企业全面提升ESG绩效,实现“平台赋能-企业升级”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