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经济前景迷雾重重之际,美联储内部的谨慎情绪成为主基调。
当地时间8月20日,美联储公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7月29日至30日的会议纪要。据央视新闻报道,委员们一致认为,尽管净出口波动影响了数据,但近期指标表明,上半年经济活动增长有所放缓。通胀率仍然略高,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仍然较高。
整体而言,在美联储7月底的鹰派决议背后,大多数官员认为通胀风险比就业市场疲软更令人担忧。除了美联储监管副主席鲍曼和理事沃勒反对维持利率不变,基本没有其他决策者支持在7月会议上降息。
与此同时,白宫仍在持续对美联储施压。央视新闻报道称,8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称: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必须立即辞职。今年5月,丽莎·库克曾表示,特朗普正在推进的贸易政策可能会抑制美国生产力,并可能迫使美联储在一个效率下降的经济环境中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胀。
面对经济和政治的双重不确定性,美联储陷入更大困境,货币政策路径迷雾重重。
担忧通胀甚于就业
“几乎所有与会决策者都认为,在本次会议上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4.50%是合适的。”7月会议纪要显示,仅有两位官员主张降息,投下反对票,更多美联储官员担忧通胀甚于就业。
从数据上看,美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与6月份涨幅持平。但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7月份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1%,高于6月的2.9%,远高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制定的2%目标;环比涨幅为0.3%,高于6月份的0.2%。
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所长吴起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联储目前将控制通胀置于更优先的位置,通胀“慢热”,后续可能逐渐抬升。美国7月核心CPI超预期,服务价格涨幅大于商品,关税影响的显现节奏仍相对迟缓。会议纪要提到,服务业通胀仍在持续放缓但步伐缓慢,而这类通胀往往与工资增长关联更紧密,黏性更强,回落需要更长时间。
吴起涤还提醒,关税政策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关税政策是影响通胀最大的变量,许多美联储官员指出,关税上调的全面影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在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中显现,他们担心这可能会推高通胀预期,甚至导致“长期通胀预期失去稳定”的风险。在评估清楚其影响前,美联储倾向于保持政策稳定。
未来政策焦点何时从通胀转向就业?吴起涤认为,政策的转向需要在通胀和就业数据上看到更多确凿的证据:通胀出现持续且确定性的下降趋势,确保通胀预期稳定锚定在2%;劳动力市场方面,如果未来几个月就业数据持续疲软,失业率显著上升,美联储的重心可能会转向保就业。
需要注意的是,会议纪要具有滞后性。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会议纪要反映的是7月底议息会议上委员们对通胀、就业及货币政策的看法。由于会议纪要发布存在三周左右的延迟,其意义更多在于阐释美联储基于当时信息的决策逻辑,而非对当前市场的短期指引。因此,8月公布的大幅弱于预期、同时对历史数据下修的就业数据以及相对温和的7月通胀数据,并未被纳入该纪要。
实际上,进入8月后,市场对9月降息的预期明显升温,主要依据有三:一是7月会议上有两名票委反对维持利率不变,为1993年来首次;二是美国7月非农就业显著弱于预期,且前两月数据遭下修,削弱了美联储“暂不降息”的立场;三是美国7月通胀整体平稳,未明显受关税政策推升。董忠云表示,尽管7月议息会议的纪要显示多数官员仍更关注抗通胀,但并未破坏市场降息逻辑。因此,目前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9月降息预期仍达82%左右,较此前90%以上仅小幅回落,市场对降息的预期依然相对稳固。
鹰派立场并不稳固
相对而言,美联储内部观望派更多,鹰派占据上风。
董忠云告诉记者,从7月议息会议的纪要看,美联储内部确实以观望派和鹰派为主导,多数官员因担忧通胀上行风险而拒绝过早降息。然而,早在7月会议时——也就是后续较差的非农就业数据和相对平稳的通胀数据公布之前——已有鲍曼和沃勒两位理事投票支持降息,表明美联储的鹰派立场实际上并不稳固。
在吴起涤看来,如果美联储官员更担心失业率将开始上升,可能更“鸽”,降低利率;如果他们越来越担心关税波及全球供应链,通胀将保持高位或恶化,他们将更倾向于“鹰”,将借贷成本维持在高位。
在7月底的会议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如果在通胀尚未得到控制前就采取行动,将是效率低下的;但如果行动太迟,又可能损害劳动力市场,因此“把握时机至关重要”。美联储尚未就9月利率做出任何决定,将在下次议息会议前夕参考有关经济的信息,确保关税不会导致长期通胀问题。
总体而言,尽管美联储内部对关税带来的通胀影响和货币政策时机存在分歧,导致鹰鸽阵营观点分化明显,但美联储最终政策仍将高度依赖后续数据。目前看,“通胀高于目标+就业稳健”这一组合叙事,在就业超预期恶化和通胀并未明显失控的数据组合下已显单薄。董忠云认为,在9月议息会议之前,除非美国8月就业数据显著超预期回暖且8月通胀数据同步超预期大幅反弹,否则美联储9月降息仍是大概率事件。
在7月底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发言仍谨慎偏鹰,强调对通胀的担忧,表示“尚未就9月利率做出任何决定”。市场密切关注8月22日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的演讲。吴起涤表示,杰克逊霍尔会议或将成为鲍威尔调整前瞻指引的关键窗口。
政治压力加剧困境
除了经济不确定性,美联储货币政策还遭遇白宫的压力。特朗普持续干预美联储,最终会对独立性产生多大影响?
董忠云提醒,若未来就业持续疲软、通胀保持温和,美联储内部偏鹰派委员的决策压力将显著增大,叠加特朗普政府不断通过人事提名向美联储输送“自己人”的努力,中长期看,美联储的独立性虽仍将存在,但其决策环境大概率将更趋复杂和政治化。
目前,特朗普已提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出任美联储理事,接替于8月8日离职的库格勒。特朗普政府正积极推动参议院在9月议息会议前完成对米兰的任命程序,以强化美国政府在美联储内部的影响力。
政治压力对美联储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但美联储独立性的根基难被彻底动摇。吴起涤分析称,公开施压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市场情绪,但美联储的独立性有其法律和传统根基,直接罢免美联储主席在法律上存在挑战,历史上也未有先例,白宫直接挑战美联储自主权的可能性不大。
在吴起涤看来,政治压力不会直接让美联储内部“鸽派”声音变多,因为美联储有其内部文化,决策时不考虑政治因素,决策基于经济数据而非政治压力,最终的利率路径还是要看未来关键数据的表现。
展望未来,董忠云对记者分析称,尽管特朗普持续施压美联储降息,但理性看,美联储凭借其长期建立的制度壁垒和专业信誉,短期内决策独立性仍难以被直接动摇。从中长期看,美联储并非完全独立于政治之外。在美国现有制度框架下,通过提名与自身立场相近的人选进入美联储理事会,正是美国政府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影响美联储决策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