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杭州日报消息,8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发布信息——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沪杭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项目线路长约223.8公里,总投资约670.97亿元,标志着这条西起杭州西站、东达上海东站的高速铁路距离开工又近了一大步。
沪杭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国家“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涉铁项目。沪杭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位于上海市南部、浙江省北部,线路东起在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利用沪苏通铁路二期至四团站,经嘉兴地区嘉兴南站衔接在建通甬高铁,经桐乡站衔接在建杭州机场高铁,终至杭州西站。
解读:截至2024年底,长三角铁路已拥有29条高铁,动车组开行范围覆盖除浙江舟山以外的所有地级城市,成为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聚焦于沪杭两地,目前已有沪昆高铁沪杭段(也被视为最早的“沪杭高铁”)、沪苏湖两条高铁通道。
从造价来看,这条新建沪杭高铁的含“金”量也不低,算下来,每公里的平均造价约3亿元,与之对比,高于有着“江浙沪第一天路”之称的沪苏湖高铁,造价2.33亿元/公里。所以,明明有其他选项,为何要花大价钱造新线?
站在当前以区域协同为前提的城市比拼下,谁更通达,谁就拥有更大的发展优势。翻开长三角地图,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沪宁发展轴和沪杭发展轴。对比同为副中心城市的南京,杭州在与中心城市上海的高铁连接水平上,明显落于下风。
当前南京与上海之间已有多条高铁直通,且沪宁之间的高铁车次远多于沪杭。再来看杭州,2010年开通的沪昆高铁沪杭段,其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之一沪昆高铁重要组成部分,要承担起我国高铁大动脉的作用,时常“一票难求”。沪苏湖高铁则需北上湖州绕行,对客流压力缓解作用有限。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加强核心城市快速直连。眼下,这条新建沪杭高铁将以更短的距离直接连通沪杭这两座长三角超大城市。
去年,大上海都市圈“扩容”,新增包括杭州在内的5座城市。彼时,杭州方面就曾表示,要主动接轨和服务大上海,积极对接上海大都市圈,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形成错位发展、共同进步的强大动能。
对于上海来说,沪杭高铁的东端终点是正在建设中的上海东站,上海东站和上海浦东机场将共同组成东方枢纽,打造集航空、国铁、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功能,以及站场城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有了沪杭高铁,杭州市民可以直接坐高铁去上海浦东机场坐飞机。不仅如此,身处上海杭州两大都市圈之间的嘉兴等城市,也是其中受益者。
此外,沪杭两地之间的时空距离,还有进一步缩短的可能。今年初发布的《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杭州将构建多向辐射的高速铁路通道,形成辐射全省、快连长三角、通达全国的高铁网络,其中提到将“预控上海方向超高速铁路建设空间”。若这一设想得到落地实现,杭州到上海的列车运行时间可缩短至15分钟。
#动向
浙江数贸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公布
浙江发布《浙江省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完善“1+3+N”总体布局(“1”即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3”指3个中心,即杭州、宁波、义乌;“N”指鼓励其他城市特色化打造N个数字贸易标志性项目或应用场景)。到2027年,数字贸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到2035年,数字交付贸易形成明显特色优势,数字订购贸易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全面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河南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河南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行动计划》于近日印发,明确到2027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27%,未来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形成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梯次接续发展格局。布局50个左右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突破50项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培育50家左右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龙头企业,打造100个典型应用场景,建设8个左右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安徽支持建设科研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基地
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其中提出,强化重大应用场景供给。设立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项目,支持面向“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开放场景机会,鼓励围绕优势细分行业创设典型场景,每年发布一批应用场景创新重点任务并组织“揭榜挂帅”,对揭榜成功的项目给予不超过场景开发投入的20%、最高1000万元支持。支持建设科学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基地,按不超过项目主体当年研发投入的30%,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启动
8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正式实施。根据细则规定,海南自贸港跨境资管试点面向全球的境外机构和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投资者,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投资产品范围涵盖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风险等级在R1-R4的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
#数读
中国月度用电量首破万亿大关
央视财经消息,全社会用电量7月历史性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这在全球也属首次。国家能源局8月21日对外发布了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比十年前翻了一番,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的用电量。多轮高温天气与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共同带动用电量较快增长。
在持续高温高湿天气拉动下,7月份全国多地负荷创新高,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河南、陕西、山东等省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30%。从7月数据来看,新能源占比显著提升,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量快速增加,占比接近总量的四分之一,体现出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
#放榜
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主要来自哪些高校?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8月20日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60人。后续将进行外部同行专家评选、院士增选大会选举,选出新增选院士。本次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额各不超过100名。

图片来源:麦可思研究院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统计,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人数较多的TOP10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