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948.68亿元,同比增长3.5%。
这份稳中有进的消费成绩单背后,哪些领域成为消费新增长点。
南方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南山区成为深圳消费黑马。上半年,南山区社消零总额959.56亿元,同比增长13.10%,总量和增速均为各区首位。社零总额分别达792.06亿元、753.55亿元。从社增速看,大鹏新区和坪山区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0.1%和10.5%。

南山消费两位数增长
上半年,南山区延续一季度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公开城区首位。为何南山区消费会快速崛起。
首发经济为其带来了一波“流量”。今年上半年,南山区引进60家首店,首店数量稳居深圳各区榜首。

(数据来源:赢商大数据,制图南方财经)
其中,万象天地为南山区带来21家首店,数量位居深圳全市商场首位。如今年5月,蕾哈娜旗下的国际美妆FENTYBEAUTY的内地首家概念店在深圳登陆,该店尝试与深圳城市的科技底色相融合,主打赛博朋克风,不仅有机械狗看门,还有未来星球等多重主题空间。
新场景、新体验项目带来消费增量。其中,深圳文化新地标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首期项目于4月28日开启试营业,项目总建筑面积22.85万平方米,五一期间日均客流达25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零售销售额同步增长。
紧随其后,6月,深圳首家京东MALL正式开业。与传统家电家居卖场相比,该项目以“场景即卖场”为核心运营模式,在空间运营、“线上价格+线下体验”融合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性创新。其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场景化布局增强消费体验:设置电竞对战区、全屋体验馆等特色专区,将商品展示深度融入真实生活场景。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本轮消费崛起的密码,是以消费场景创新+消费新业态供给方式,重构线下消费场景,从而顺应消费者的习惯,激活城区消费增长。
文旅引流激活消费
大鹏新区上半年社消零总额同比增长10.1%,增速在深圳各区中仅低于南山区,位居第二位。虽然同为高速增长,但是其走的却是另一条路径——以文旅激活消费。
大鹏新区长期以滨海生态旅游“出圈”,坐拥深圳1/2海岸线和48个沙滩。
上半年大鹏接待游客967万人次,同比增长8.6%,实现旅游收入60.4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过夜游客增长14%,入境游客增长57.1%,带动限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3.3%,规上文体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其中,高端民宿营收同比增长88.5%,酒店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5.7%。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的文旅资源对大湾区游客也形成了吸引力,记者走访发现位于大鹏新区苫也柚柑湾避世度假酒店有六成以上客人来自大湾区,周末短住的客人占多数。
近年,深圳多次上榜“五一”、端午等小长假热门旅游目的地榜单。深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共接待游客9056.52万人次,同比增长11.9%。
假期文旅消费正成为深圳城区消费新增长点。以五一小长假为例,小长假中,福田区举办的大巡游活动吸引了15万市民游客现场参与,带动沿线商圈总人流量27.03万人次,同比增长29.66%;销售额2184万元,同比增长32.63%。
深圳也正在加快文旅产品升级,一批新文旅地标项目即将落地。
今年4月,深圳召开了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建设“休闲度假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将挖掘深圳在区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产业科技等资源,发挥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前沿优势,打造具有深圳特色和优势的旅游产品,推出更多极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加快建设高品质、极富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观光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今年5月7日,中旅森泊(深圳)旅游度假有限公司(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杭州开元森泊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公司)以1.46亿元价格成功竞得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水头片区G16606-0122地块,中旅开元森泊龙岐湾度假区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是中旅集团时隔30年在深圳的又一布局,预计运营首年吸引约50万名中高端游客,每年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9.88亿元。
同月,大鹏新区与欧洲最大旅游集团旗下的德国途易酒店集团签订协议,中国区途易晟首店——途易晟深圳曼湾度假酒店(TUISUNEO)正式揭牌。双方将合作开发更多湾区“一程多站”特色旅游产品,促进国际客源导入与旅游消费提升。
7月1日,深圳市龙华区宣布打造国际IP室内乐园综合体。据悉,该项目是脉驰文化独家引入中国的第三个大型国际IP室内乐园综合体项目,包含多个主题设施。
以旧换新拉动四区消费
上半年,坪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提升8.1个百分点。
坪山区社消零直线拉升的关键是以旧换新政策。坪山区统计数据显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从商品类别来看,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8.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均呈倍数增长。
以旧换新带动消费增长,在深圳各区上半年消费市场中,并不是孤例,深圳多区以旧换新拉动效应显著。
南方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上半年,福田区以旧换新下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38.2%、63.3%;龙岗区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8%、30.0%;龙华区限额以上单位可穿戴智能设备、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4.7%、13.0%。
周末假期期间,记者线下走访深圳龙华区家居装修市场国安居发现,前来其购买装修建材产品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一位德尔地板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每个周末都有顾客前来选购,许多家庭趁着本轮以旧换新优惠政策的契机,进行二手房装修。
深圳市商务局公开数据显示,深圳正加力扩围实施以旧换新政策,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上半年深圳消费品以旧换新惠及超1100万人次,共核销补贴资金56.61亿元,带动相关产品销售约468.51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以旧换新政策虽然对上半年消费增长产生了显著效应,但也会透支部分商品未来换新的需求。为了更好发挥财政补贴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在执行环节,政策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一是优化补贴结构。比如向绿色智能产品倾斜,重点支持一级能效家电、新能源汽车,减少对低端产品的补贴,引导消费升级。二是控制补贴节奏。可将资金按周/月分配,防止政策前期过度刺激导致后期需求真空。三是扩大补贴范围。如考虑将服务消费、出口转内销等纳入以旧换新补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