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负转正!
8月19日,财政部公布了2025年1至7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1至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839亿元,同比增长0.1%,为年内首次转正;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737亿元,同比增长3.4%。
从7月单月来看,2.6%的增速创下年内新高。
“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的增速,既来之不易,也意义深远。一方面,这是今年以来公共财政收入的最高增速,7月税收收入迎来了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相较于7月显示出结构性分化的经济数据,受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扰动更小的财政数据,更能彰显出当前经济运行的‘底色’。”民生证券陶川在解读数据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前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负转正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组成,其中又以税收为主,税收也被称为“经济晴雨表”。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10933亿元,同比下降0.3%,这一降幅持续缩窄。其中7月份,全国税收收入18018亿元,同比增长5%,月度增幅自4月份由负转正后持续回升。
具体来看,1至7月,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3%,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2.1%,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0.4%,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8.8%。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同比下降15%,房产税同比增长11.2%,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增长5.8%,土地增值税同比下降17.8%,耕地占用税同比增长3.1%。印花税同比增长20.7%,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62.5%。
“从7月单月来看,四大主要税种均表现较强。其中个人所得税同比达13.9%,显著超出季节水平,或与权益市场表现较好、低基数、征缴管理完善等多因素有关。企业所得税7月单月同比回升至6.4%,或包含工业之外其他部门的影响。国内消费税同比5.4%高于前值的2.0%,除二季度前半段消费表现较活跃之外,或部分来自前期小汽车等领域消费税政策的调整。印花税连续六个月同比高增,7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更是上行58个百分点至125.4%。”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吴棋滢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
陶川表示,税收向好,除了经济运行存在一定韧性这一因素之外,还有部分原因在于税收政策的调整。比如7月底财政部扩大了对超豪华小汽车加征消费税的范围等。热情高涨的股市也为税收贡献了不少,同比上涨125.4%,对税收收入形成的拉动十分可观。
从非税收入来看,前7月,非税收入24906亿元,同比增长2%。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538亿元,同比下降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7301亿元,同比增长1.8%。
“7月税收收入同比回升4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同比连续三月持续下探,财政对非税收入的依赖度进一步减轻。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0.1%,已达到年初预算目标,收入进度也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同比-0.3%,相较年度目标的3.7%仍有上升空间。”吴棋滢表示。
支出向社保就业、卫生健康倾斜
从支出来看,7月广义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速高位放缓,但广义财政总体保持宽松。数据显示,1至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737亿元,同比增长3.4%。
“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3.4%,距离年初目标4.4%仍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距离。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54.1%,相较近年同期位于中性偏慢水平,和收入端形成对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是今年政府债发行节奏十分前置,而支出方面则相对平滑。”吴棋滢表示。
从主要支出科目情况来看,1至7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8%;教育支出同比增长5.7%;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5.3%;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3.2%;而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支出增速均呈现同比下降态势。
“在收入带动下,支出同比在高基数基础上仍进一步上行。7月单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3.0%,较前值0.4%大幅上涨,主要拉动项来自社保就业、卫生健康、债务付息;基建三项支出同比-3.6%,较前值-9.9%有所好转,但依然较低,与7月基建投资增速低位相匹配。”吴棋滢表示。
在她看来,从支出进度和财政存款表现来看,后续财政支出端仍有继续上升的可能。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往前看,今年广义财政前置发力后,财政政策的持续有效发力仍是稳内需、稳信心的关键,预计3—4季度交界处将会是财政加力的政策窗口期。
“国内财政在上半年前置发力后或需适时加力,下半年关注广义财政政策(前置发力后)的持续性及外需波动的综合影响。预计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初或将通过增发特别国债、上调赤字等方式多管齐下稳定增长预期。此外,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对投资是否产生有效提振也值得关注:如果三季度加快落地甚至扩容,则新型政策性工具将对支撑”准财政“扩张力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华泰证券研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