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英发睿能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及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据招股申请公告,英发睿能成立于 2016 年,是全球领先的专业光伏电池片制造商,专注于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覆盖P型和N型技术路线。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N型TOPCon电池片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14.7%,位列全球第三大专业制造商。
财务数据方面,英发睿能2022年营收56.43亿元,净利润3.5亿元,毛利6.73亿元;2023年营收增长至104.94亿元,净利润微增至4.1亿元,毛利增加36.7%至9.20亿元。
然而,2024年受行业技术迭代影响,P型PERC电池片需求锐减,公司营收骤降至43.59亿元,净亏损达8.64亿元。2025年前四个月业绩回暖,营收24.08亿元,净利润扭亏为盈3.55亿元,毛利5.73亿元,反映N型产品转型初见成效。
尽管如此,这也暴露了光伏电池片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价格下行压力。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N型TOPCon电池片出货量已达410.8GW,预计2025年市场份额超80%,但同期市场规模增速将放缓至8.9%。英发睿能2024年亏损的主因就是P型产品收入占比从91.9%暴跌至13.8%,而N型产能尚未完全释放利润。
同时,公司称通过新建及扩建现有生产工厂,显著提升了产能和产量。目前公司拥有4个制造基地,其中包括3个中国制造基地和1个印尼制造基地。截至2025年前四个月,我们的光伏电池片有效产能约为10.9GW。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5年前止四个月,P型PERC电池片的利用率分别为98.0%、95.4%、97.4%和零;而N型TOPCon电池片的利用率分别为零、79.9%、91.7%和97.8%。
尽管印尼基地有助于规避贸易壁垒,但海外收入方面同时将面临政策、法律及供应链风险。招股书披露,公司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未明确,但东南亚市场的光伏需求受地缘政治影响波动较大。
来源:读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