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收盘,上证指数上涨1.04%,报3766.21,创10年来新高。然而,股债跷跷板效应尽显,债市表现震荡。
多家机构分析指出,当前债市调整源于多重因素叠加:短期货币政策维持不降息基调主导市场情绪,税期来临引发资金面扰动,权益市场回暖推升风险偏好,叠加纯债基金赎回压力,共同构成债市短期承压的环境。
多因素交织致债市连续调整
8月以来,债市整体表现偏弱。从2025年8月11日—17日一周情况看,债市走弱,长债收益率大幅上行。
鑫元基金方面指出,当前债市整体处于“强风偏、弱现实”之中。近期宏观经济数据呈现阶段性调整态势,但债市对权益和商品市场风险偏好更为敏感,对基本面走弱则有“脱敏”,导致债市出现连续调整。
鑫元基金方面认为,当前债市属于调整而非反转,短期或仍受风险偏好的扰动,中长期可以关注超跌带来的投资机会。
资金面的扰动进一步加剧了债市的波动。东方金诚方面亦分析指出,从资金面来看,日前央行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同时提及“防空转”,意味着央行将适度呵护流动性,预计短期内资金面将维持均衡态势,对短债形成支撑。从基本面来看,近期经济数据虽显疲软,但市场反应钝化,并可能催生政策加码预期。另外,随着“反内卷”政策推进,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持续上升,叠加纯债基金被持续赎回,将继续对债市形成压制。总体来看,短期内债市将延续弱势行情,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在1.75%—1.80%之间盘整。
市场风险偏好的抬升成为压在债市身上的另一重压力。“此前由于权益市场表现不佳,导致债券资产夏普率显著高于权益资产。当前权益市场正逐步从前期的弱势格局中恢复,股债夏普比的均值回归也是必然。因此,在基本面仍弱的情况下,债市的调整是对前期定价权益市场偏弱的修正,债市中枢可能小幅上移,但不构成反转的基础,因此中长期可以关注债市超跌带来的投资机会。”鑫元基金方面分析称。
财政部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债市持续调整之际,政策层面的积极信号为市场注入信心。为支持国债做市,提高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8月18日财政部决定于8月19日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
作为国债市场的重要调节手段,财政部通过国债做市支持操作促进国债供需动态稳定,提高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具体来看,上述操作涉及券种分别为3年期的2025年记账式附息(十期)国债和2年期的2025年记账式附息(十二期)国债,金额分别为2.7亿元和2.8亿元。
华源证券固收分析师廖志明认为,股市对债市的扰动是阶段性的,债市最终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会缓慢与股市行情脱钩。
廖志明认为,支撑债市表现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央行持续宽松,资金利率有望保持低位,债券正收益明显;央行可能重启国债买入;银行负债成本有望持续下行,信贷需求偏弱;年内政府债券净发行高峰已过;理财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