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2 00:34:10 股吧网页版
临港新片区六周年:从蓝图到热土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潘洁

  2025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下称“临港新片区”)揭牌六周年。

  六年前,这里尚是一纸规划蓝图;六年后,已然崛起为制度创新的高地、产业集聚的热土,一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在东海之畔熠熠生辉。

  经济规模跨越式增长金融产业协同共进

  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的数据,六年来临港地区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7%,区域经济规模成功迈上新台阶。市场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增近10万家,累计达到15.6万家,彰显出这片热土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临港新片区在制度创新领域大胆探索、勇于突破,涌现出一批首创性改革和引领性开放举措。累计形成首创性典型创新案例166个,其中全国首创性案例达79个。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9家迅速增至2024年的17家,充分体现了市场对临港新片区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

  “六年来,临港新片区最核心的制度突破是构建了‘五自由一便利’开放型制度体系。”安永中国经济咨询业务合伙人余泠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其中,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首创的“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账册”海关监管模式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其不可替代性的,是临港(突破上位法)实现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为我国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承担了突出的风险压力测试。

  余泠举例称,在数据流动管理方面,采用字段清单管理来取代逐案安全评估的方式,缩短了数据流动所需的时间,平衡了数据安全与流动自由,同时积极实践DEPA所规定的数据流动规则,为后续加入相关谈判提供了可借鉴的监管模式。

  在再制造产品进口监管领域,同样实现了创新突破。例如,将再制造旧件依照“再生原料”的标准开展进口管理,通过“企业自律与政府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的方式,率先实现了从保税维修向再制造全链条监管的升级转变;着力打造国家级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为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提供“循环经济例外”中国方案。

  与此同时,金融与产业在临港新片区实现了同频共振。六年来,700余家金融机构和投资类企业纷纷落子布局,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达到20%。跨境金融、科技金融、离岸金融加速发展,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国际资产交易平台、国际油气交易平台等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相继落地,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增添了强劲的“临港极”。

  近一年来,临港新片区全力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做强特殊经济功能。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实施“负面清单+操作指引”模式,印发再保险、国际航运、商贸3个领域的负面清单,以及再保险、国际航运和生物医药3个领域的操作指引,吸引了高济健康、汇丰金科、科戈波特等外资企业开展增值电信业务。

  在跨境离岸金融与贸易发展上,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延续并扩围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上半年,离岸贸易规模达150.4亿美元,增长23.6%,占全市比重48.2%。建立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政策制度体系,导入28家境内外再保险机构,上半年平台累计登记保费607.2亿元,交易保费规模23.76亿元。同时,创新金融业务模式,制订放宽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业务指引并落地首单案例,开展融资租赁资产流转服务试点,完成全国首单以国产商用飞机为标的、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租赁业务。

  在余泠看来,央行在临港新片区启动的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试点,核心是首创“免审单”结算机制,即企业设立离岸贸易专营子公司,银行凭其支付指令“秒级”完成资金划转,结算效率从2—3天压缩至秒级,对标香港地区、新加坡等。试点1个月时间,参与试点的离岸贸易专营公司即完成离岸贸易业务22笔,跨境收支合计6.48亿元,推动构建“全球接单、境外加工、临港结算”模式。

  余泠建议,未来应进一步拓展企业白名单,更大范围惠及试点政策;继续探索提升临港离岸税制竞争力,在印花税和增值税免征的基础上,探索所得税减免;尝试区内多种贸易账户功能合并,增加自由兑换币种,试点非自由兑换货币直连结算,进一步优化临港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环境。

  余泠还表示,临港在数据跨境领域的核心创新是以场景化字段清单破解“数据出不去、不敢出”难题。首批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公募基金三大领域、11个场景、64个数据类别、600余字段的一般数据正面清单;今年又发布了再保险、国际航运、商贸三大领域、14个场景、84个数据项的管控数据负面清单。2025年还将继续新增电池护照、工业互联网设备诊断、跨境电商用户行为分析等10个场景,且根据企业需求持续更新。“双轨协同+动态管理+场景精细”的管理模式,兼顾安全与自由,也更具备落地效率。

  “未来,建议在拓展数据场景的基础上,推进DEPA的模块化对接,积极推广临港规则,提升中国在数字贸易治理中的话语权。”余泠表示,在当前布局国际数据加工与高端标注生态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数字服务场景、升级业务层级,探索“加工价值分层计税”、数据加工成果资产化,助力临港建设全球数据枢纽平台目标的实现。

  制度创新赋能,做强特殊功能

  去年以来,临港新片区积极建设“数字综保区”,推动监管流程再造和贸易通关便利,上线“数字船燃加注(eBDN)”平台,实现保税维修及电子单证质押融资、原产地溯源等场景应用,电子提单累计签单量突破80万单。提升航运枢纽能级,加快释放外资班轮沿海捎带政策效应,今年上半年,洋山港国际中转和集拼箱量占比提升至19.2%,并落地全国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完成首单国产绿色甲醇批量加注。

  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临港新片区全力构建主导产业生态,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集成电路产业方面,推动长电车规级封测、舜宇光波导等项目投产,引入盛合晶微、先导科技等龙头企业,产值在去年增长1.6倍的基础上,上半年同比增长23.8%。民用航空产业引进大飞机配套企业60余家,上半年航空航天产值同比增长52.9%。高端装备产业推进国家电投联合特斯拉建设2Gwh储能独立电站,带动上下游企业产能提升,谋划钠电等新型储能技术,全年储能产值预计达300亿元。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落地上汽华为“SAIC尚界”项目,大力吸引汽车电子、汽车软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落地。数字经济产业中,滴水湖AI创新港集聚一批数字、软件企业,规上信息软件技术服务业营收连续两年增长超40%。

  同时,日企(上海)中小企业国际产业园、中意临港创新合作产业园相继开园,引进一批外资企业。上半年实到外资10亿美元,增长1.5倍,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外资动力。

  临港新片区深知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积极吸引青年人才集聚,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城。区域特殊落户政策实施成效显著,赋予重点单位人才认定权,2024年新片区人才引进、落户超4.3万人,增长36.4%。

  为了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布临港创客新政“十二条”,推出“3免费、6补贴、0等待”政策体系,为创业人才提供10万平方米拎包入驻办公空间、1000套过渡性免费住房、3000套人才公寓,打造创新创业低成本空间和全周期服务。深化产教融合,坚持“一校一策”支持高校优化学科布局,推动交大建设“交大科创产业园”,落地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形成产教融合的有生力量。

  聚焦未来方向,擘画发展蓝图

  当前,临港新片区正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城市建设,通过发挥主导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策源、制度创新引领、产教融合等优势,构建创新创业生态,打造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功能区和年轻人探索新业态、新模式的青年创业生态标杆区。

  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聚焦“4+1”主导产业,优化发展空间。集成电路产业围绕设备材料、宽禁带半导体等细分领域,打造“东方芯港”;民用航空产业抓住C919批产提速机遇,打造“大飞机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在抓好核电、风电等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储能装备产业,打造“动力之源”;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做大整车规模的同时,大力吸引车规级芯片和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环节企业落地,大力发展汽车电子、汽车软件产业,打造“智能汽车谷”;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国际数据专线“团购”模式,发展数据标注、文化出海等“来数加工”新兴业务,打造“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

  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方面,聚焦创新资源,发展新兴产业。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充分发挥临港实验室等高能级科研机构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策源引领作用,建设科研生态社区。打造多层次、梯度化、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强化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强化科技服务供给。发展前沿领域新兴产业,聚焦脑机接口、宽禁带半导体、可控核聚变、空天计算、新型智能终端等未来产业方向,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聚焦增值电信、跨境电商、无人驾驶、代码外包等数字服务新业态,发展数字经济产业;聚焦数字游戏、数字影视、数字音乐、网络直播、短剧、短视频等具有文化价值的数字内容创作,打造数字文化创业产业。

  在现代化新城建设方面,聚焦重点功能,加快人才引育。鼓励各类开发主体进行载体改造升级,打造形态多元、体系完备、生活便利的低成本科创空间。完善文化体育、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等城市功能,打造青年交互空间,建设特色化青年集聚社区。推动新片区高校结合产业需求,动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加大工程硕博士、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

  借助专业服务,助力企业出海

  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首席国际发展官高琳茜表示,目前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已承接区内3亿美元以下的ODI备案审批事权,并不断优化备案办理流程,大大提高了办理效率。制度创新加上专业出海服务,吸引了众多企业来临港开展离岸贸易。

  据了解,“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搭建线下线上专业服务矩阵与“走出去”国际服务商联盟,依托临港新片区的ODI审批制度、金融制度创新、国际再保险功能区、数据跨境便利等独特优势,为出海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处处长殷军称,未来临港新片区将加大力度持续吸引在境外拥有生产加工基地的制造业企业,依托临港离岸贸易平台,打造“全球接单,境外加工,临港结算”模式,进一步释放离岸贸易的增长潜力,推动其规模实现新的跨越。“随着更多试点企业和银行的加入,临港作为统筹在岸与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将进一步吸引全球要素资源集聚,形成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离岸贸易金融生态,这也将直接助力上海不断提升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目前,临港已集聚了超百家开展离岸贸易的企业。除传统大宗贸易企业外,芯片离岸贸易企业和基于制造业全球布局的企业规模也逐步壮大。随着全球生产格局的深度调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形成了“本土总部+全球生产”的模式。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副处长林鹤表示,临港新片区将立足国家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全局,更好发挥临港新片区试制度、测压力、探新路的“试验田”作用,成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新的动力和引擎。站在六周年的新起点上,临港新片区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奋勇前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