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权益市场走出强势行情,债市呈现震荡调整,股债“跷跷板”效应愈发明显。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走访市场了解到,得益于权益市场上行,部分含权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表现亮眼。受此影响,部分投资者选择将部分资金从纯固收类理财产品转向“固收+权益”等含权类理财产品。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银行也在加大对含权类理财产品的营销力度。
产品认购热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国有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了解到,银行理财产品推荐清单中频频出现含权类理财产品。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加大对含权类理财产品的推广力度。
“目前行内主推多款‘固收+权益’类产品。这类产品的特点是配置80%以上的债券、存款等固定收益资产,同时配置少量权益资产。和纯固收类产品相比,此类产品的净值波动较大,但整体收益也会较高。由于有固定收益资产打底,整体来说还是比较稳健。”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如是推荐。
招银理财于8月20日发布的产品营销信息显示,其推荐的两款R3(中风险)风险等级的混合类理财产品正在认购期,两款产品均含有一定比例的低波权益资产,以及由股票、量化中性、CTA和黄金构成的策略组合。中邮理财于8月21日发布的理财产品推荐清单中同样有多只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的含权类理财产品,比如“鸿鑫日开1号红利科技轮动策略”产品的权益部分高比例投向高股息ETF。
“拉长时间线来看,纯固收类理财产品和含权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差距整体有所拉大。部分投资者出于对更高收益率及较低波动的追求,选择赎回部分纯固收类理财产品,转而将资金投向风险等级更高、含少量权益资产的‘固收+’理财产品。”上述理财客户经理进一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有的产品因认购热度较高,出现当日额度售罄的情况。
另有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期权益市场持续上行,确实有很多客户在考虑购买含权类理财产品。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7月份,市场上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50%、2.73%,均较6月份有所下滑;同时,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较6月份上升0.51个百分点、7.19个百分点,至3.64%、9.93%。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挂钩被动指数的混合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颇为亮眼。比如中银理财发行的混合类理财产品“中银理财-智富指数跟踪策略日开”,权益部分聚焦中证1000指数。记者在中国银行App查询到,该款产品近一个月的年化收益率高达12.70%,且今年以来的年化收益率总体保持上扬态势。
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含权类理财产品升温的重要背景是,伴随债市利率中枢下行,以固收类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正面临着收益考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显示,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较2024年2.65%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下降0.53个百分点。而2023年,这一数值为2.94%。
盈米基金资管产品研究员袁剑楠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利率中枢下行,传统现金管理类、纯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走低,叠加今年以来权益市场整体走势较强。投资者对收益增强的需求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含权类理财产品的供给提升相呼应,使得含权类理财产品的市场热度愈发升温。
“银行理财产品此前的高收益信用债、非标、存款资产到期,带动整体收益率下行;同时,今年1月份至3月份债市大幅回调,近期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导致债市震荡回调,均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造成影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进一步补充。
在政策鼓励理财资金入市和银行理财收益整体走低的背景下,含权类理财产品的发展迎来机遇,同时也存在待解决的挑战。
“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拓展含权类理财产品时,面临着传统银行理财客群风险偏好低,对市场波动较为敏感,客户预期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此外,权益市场本身波动性较高,这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相关投研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袁剑楠认为。
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对记者坦言,考虑到客户风险偏好较低,行内对于R3(中风险)及以上风险的含权类理财产品一般不做推荐。
受访专家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从投研能力、客群管理、产品设计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拓展含权理财产品市场。
袁剑楠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引入相对成熟的权益或量化团队,或借力外部管理人增强自身投研能力。
产品设计方面,普益标准研究员董丹浓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构建“安全垫+收益增强”双轮驱动模式,优化底层资产,增加存款、同业存单、高评级短久期债券配置比例,减少产品净值的波动。同时,根据投资者需求的不同推出3个月、6个月、1年期等多期限产品,设置灵活的持有期和赎回规则,兼顾流动性和收益。
“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按风险等级划分产品线,精准匹配客群需求;定期推送持仓报告、市场解读等,实现投顾闭环。对于特殊需求客群,如高净值及个人养老金账户,可通过定制化含权产品方案布局长期限含权产品,提升负债端的稳定性。”袁剑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