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煤炭主产区河北,唐山和方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和方实业)主要是从事煤炭、建材等大宗商品贸易。2022年4月,该公司苦于应对焦煤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挑战。同时,距离唐山约600公里的矿产资源和贸易重镇——山东济宁,山东惠联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东惠联集团)相关负责人在当时铁矿石价格震荡行情中也愈发感到,传统贸易模式已难以应对价格频繁波动的风险。
价格波动之痛:从“硬扛”到寻求改变
铁矿石、焦煤、焦炭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燃料,其价格变动直接影响钢铁产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过去几年,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境内外供求结构调整、疫情暴发等背景下,钢铁原燃料市场波动加剧。以2022年为例,受澳煤进口受阻、下游需求较好等因素影响,一季度焦煤价格延续2021年的涨势。但进入二季度,在国内“保供稳价”要求下,焦煤供应持续增加,4月中旬后煤价高位回落。对身处产业链中游的贸易企业而言,其在原料采购时担心价格上涨,销售时又不愿意价格下跌,对风险管理的需求较为迫切。
山东惠联集团成立于2017年,是济宁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橡胶、煤炭、铁矿石、建材等产品贸易,铁矿石年贸易量约6万吨,经营模式是以“低买高卖”的方式赚取差价,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双向风险敞口——采购时价格上涨会增加成本,采购后在港库存又存在贬值风险。“我们在2021年就开通了期货交易账户,但当时对期货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概念阶段,缺少实操经验,一直没参与交易。”该企业相关业务负责人坦言。
同在齐鲁大地的山东泰丰商业集团(下称山东泰丰)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综合加工出口企业。2022年,山东泰丰将贸易领域扩大到铁矿石,但当年矿价持续下行。“价格下跌导致库存贬值,起初我们只能硬扛,眼看利润减少却束手无策。”该企业负责人回忆道,当时企业对期货的了解有限,更谈不上有理论和实战经验。
2022年2月,大商所发布企风计划申报的通知提出“重点支持产业企业首次开立期货账户或首次开展相关品种期货交易的项目”,并联合期货公司、地方协会面向煤焦钢等产业链企业开展宣讲。尽管对期货这个未知领域心存疑惑,但面对价格风险,山东泰丰等企业决定尝试参与。“最初我们担心期货交易复杂、风险大,但交易所和期货公司的专业培训让我们认识到,套期保值不是投机,而是锁定利润、平滑经营波动的工具。”山东泰丰相关业务负责人说。
首战告捷:迈出期现结合“第一步”
2022年,在大商所及相关期货公司的支持下,山东泰丰等企业通过参与企风计划,首次尝试利用期货和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我们选择采用分批建仓、期现结合、灵活套保等策略,从2022年4月开始在铁矿石期货2209合约上进行卖出套保,对待销的3万吨铁矿石现货库存进行动态管理。”山东泰丰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是第一次参与期货市场,他们采取了相对谨慎的做法,对一定比例的现货风险敞口进行套保。2022年6月,山东泰丰平掉套保持仓。项目期间,矿价持续走低,山东泰丰现货端损失35.5万元,但期货端实现7.52万元的风险管理收益,弥补了一部分现货库存贬值的损失。
虽然这次仅针对一部分现货风险敞口进行对冲,但足以让企业管理层对期货市场的态度从“观望”转向“认可”。“项目开展前,我们对期货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缺乏切身体会。”该负责人说,在港信期货的指导下,他们通过大商所提供的平台进入期货市场,在实战中认识到了期货工具对企业稳定经营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积累了期现结合经验并锻炼了相关团队,少走了许多弯路。
山东惠联集团参与2022年企风计划的初衷也是为了管理好铁矿石采购成本和库存价值。2022年5月至7月,该企业需分批采购2.5万吨铁矿石现货,采取当日不定价、日后定价的方式。当时,他们考虑到4月以来铁矿石价格低位反弹,面临采购成本上涨的风险。在中泰期货的指导下,他们根据采购节奏,分批在铁矿石期货2206合约上进行买入套保,以锁定采购价格,当现货采购价格确定后同步在期货端平仓。随着采购工作完成,企业积累了2.5万吨在港库存,随后又及时采取卖出套保策略,有效规避价格下跌带来的库存贬值风险。从结果看,山东惠联集团第一次参与期货市场,期现合并后不仅有效管控了风险,降低了资金占用,还额外实现了约15万元的风险管理收益。
与山东这两家企业不同的是,和方实业较早关注到期货、期权等工具,2021年便开通了交易账户,有过尝试和摸索,但始终没有深入地参与期货交易。据永安期货介绍,和方实业主要是进口俄罗斯煤炭,若在进口的船期内焦煤价格下跌,则很难把船货进行预售,进而增加企业的累库风险。经永安期货研究,俄罗斯煤炭市场价格与大商所焦煤期货价格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依托大商所企风计划,和方实业自2022年8月起开始对1万吨焦煤进行卖出套保。其间,和方实业在期货端实现92.9万元收益,较大程度上弥补了现货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
“通过与永安期货深入交流,我们对期现结合的模式和思路有了进一步了解,随后结合公司现货情况,开始尝试套保操作,其间我们始终跟踪行情和基差变化,最终实现了平滑利润曲线、增厚收益等效果。”该企业负责人介绍。
持续深化:期现结合渐入佳境
企风计划为企业打开了期现结合管理风险的“大门”,在期现货市场间切实发挥了桥梁作用。在尝到甜头后,上述3家企业均在2022年后继续参与期货市场,参与程度和范围日益深化。此外,还有更多黑色系企业在稳步迈过企风计划这条起跑线后,逐步扩大套保规模、创新套保模式,组建期货专业团队,建立起日益完善的期货交易机制,实现了从“被动承受风险”到“主动管理风险”的转变。
“起初,我们将期货市场视为一个投机场所,认为期货交易是通过价格波动获取差价利润的。直到参与企风计划,我们才认识到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管理风险等功能,对期货工具的理解也从‘概念’进入‘实操’。”山东惠联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他们参与期货市场的方式主要是简单的买入或卖出套保,随着这几年对期货市场的深入了解和风险管理需求的增加,他们开始运用场内场外、期货期权等更为复杂的套保策略和工具进行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此外,山东惠联集团还将在铁矿石套保上的经验成功复制到其他化工类品种贸易上,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多家参与企风计划的企业告诉期货日报记者,通过参与该活动,他们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更加立体、深刻,期现操作的纪律性、规范性有了很大提高,期现结合的道路也越走越宽。“近年来,黑色系产业链企业普遍面临经营风险加大、利润下滑的难题,风险管理诉求进一步增强。”和方实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参与企风计划后,他们扩大了参与期货市场的规模与深度,并成立了专门的期现团队,将期货工具纳入常态化风险管理体系,在2022年以来的下跌行情中实现了库存保值。对该企业而言,期货市场不再是陌生的金融工具,而是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保险”。
未来展望:
期货工具成为企业经营的“稳定器”
自2019年推出以来,企风计划已累计服务企业700余家次,助力众多企业迈出了参与期货市场的“第一步”,成为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孵化器,得到了期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2022—2024年,永安期货引导近30家产业企业参与企风计划,覆盖大商所10多个品种。永安期货产业委员会主席石春生表示,在此过程中,永安期货注重能力建设与生态培育,从工具原理讲解到实战模拟,帮助企业树立风险管控意识、培养内部团队,在粮食、油脂等重点领域结合行业特点与价格规律,推出覆盖采购、库存、销售全产业链的套保组合方案,助力企业锁定利润、稳定生产预期,让期货市场功能渗透到产业发展的毛细血管中。
“企风计划践行‘让产业拥抱期货’的初心,在实体与金融间搭建桥梁,通过费用支持减轻企业初期投入压力,让产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以更低成本试水期货套保,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善用期货工具,有效破解了企业‘不敢用’和‘不会用’的难题,让风险管理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石春生说。
从对期货一无所知,到熟练运用套保、基差贸易等工具,上述企业的经历是国内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的一个缩影。随着企风计划等市场培育项目持续推进,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借助期货工具驶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航道。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期货市场参与度,加强期货团队建设和培训,扎实提高期货交易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我们将积极探索更多品种和策略的组合运用,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山东泰丰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