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海军进行的两次“失败”无人艇试验吸引了外界的注意——测试中不仅出现舰艇停滞加坠海,还突然加速直接把船长拉入水。
有美国媒体直言:“美国海军正打造无人艇编队应对中国,但进展并不顺利。”
有分析指出,这一系列“翻车”凸显美军在无人作战技术方面仍面临显著挑战。不仅软硬件集成与通信稳定性存在漏洞,项目管理和采购机制也问题频出。
停滞、故障、落水
据悉,美国海军近期开展了两次先进无人艇测试,均因软件故障和人为失误导致失控甚至事故。
上月,在加利福尼亚海岸的试航中,一艘无人潜艇意外停滞,另一艘无人艇更直接撞上停泊船只后坠海。
在另一次试验中,一艘被拖曳的无人艇则突然加速,导致支援船倾覆、船长落水。
这些事件均涉及美国国防技术供应商萨罗尼克(Saronic)和黑海科技(Black Sea Technologies)所建造的舰艇。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乌克兰研制了能够携带武器、爆炸物和侦察设备的无人艇,成本约25万美元。这些无人艇可以通过遥控方式执行自杀式袭击任务,乌克兰军队已多次使用此类装备袭击俄罗斯。
外界表示,这些实战案例引起美军高度关注,也助推其加快无人舰艇布局。
不过,与乌克兰研制的无人舰艇不同,美国立志打造能够自主集群行动、无需人工指挥的无人舰队,且成本更高,单艇成本可能高达数百万美元。
为加速推进,美国国防部2023年还启动了一项名为“复制器”、总值10亿美元的项目,计划采购数千架空中与海上无人机及配套控制软件。
根据相关采购记录,美国海军已向美国黑海科技公司提供至少1.6亿美元,该公司每月生产数十艘无人侦察艇。
美国萨罗尼克科技公司也具备生产无人艇的能力,已通过合同获得至少2000万美元收入,但尚未公布任何重大合同。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更是将发展无人舰艇列为重点军事项目。而他上个月通过的“大而美”法案拨款了近50亿美元用于美国海军造船。
理想与现实存在落差
然而,实际产出和预期间仍存显著落差。
美国海军“翻车”画面流出后,哈德逊研究所自主战争专家布莱恩·克拉克呼吁其必须重新评估战术策略,更清醒地认识现有无人系统的能力边界。
除技术瓶颈外,内部管理问题、采购体系混乱、成本效益存疑也严重制约项目进展。
美国海军5月解除了无人与小型作战舰艇项目执行办公室(PEO USC)负责人凯文·史密斯的职务,原因是海军监察长办公室调查证实了有关他的投诉,使海军对其领导能力失去信心。
在最近事故发生后,五角大楼国防创新部还被曝无限期暂停与L3Harris公司价值2000万美元的合同。L3Harris是一家提供部分无人舰艇控制软件的企业。
上个月,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斯蒂芬·范伯格就对美国海军正在进行的一些采购项目表达了不满,他质疑这些项目是否具有成本效益。
据知情人士透露,PEO USC正面临审查,可能被重组甚至关闭。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军方多次承认在无人机技术领域明显落后于中国,不仅在军用制造、训练和防御方面存在差距,民用无人机亦难以与中国竞争。
有媒体指出,要满足美军需求,美国无人机行业仍需大量时间和资金投入。尽管美方频频渲染需发展无人装备以“对抗和遏制中国”,但分析认为,其无人舰艇计划从技术到实战化仍困难重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此前表示,希望美方停止泛化安全概念,停止炒作所谓“中国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