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举行的“政府开放月”活动上,记者随30多位公众代表走进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了解上海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现状和专利预审等惠企政策。据介绍,今年1—7月,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收到预审案件6947件,受理6449件,其中4911件预审合格。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万件专利申请预审合格后,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快速审查绿色通道,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从2—3年缩短至3个月。
在知识产权宣传展厅,公众代表聆听了讲解员介绍,通过一件件实物模型、一系列图文展示,深入了解上海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探索足迹和创新举措。随后,他们参观了受理窗口、口审庭、调解室等功能区域,了解专利预审服务、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和行政调解、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重点工作。
座谈交流会上,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了中心职能、服务范围及专利预审服务的条件、流程等,重点介绍了专利预审服务为企业开辟创新发展“绿色通道”的典型案例。来自企业的公众代表结合自身在专利申请中遇到的问题踊跃提问,与工作人员深入沟通,拓宽了知识产权工作思路。
“通过‘一网通办’的便捷通道,我们仅用7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专利预审备案。”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知识产权负责人王露说,“预审环节的精准审查和快速响应机制,让专利授权周期比传统流程大幅缩短,我司发明专利最快一个月就实现了授权,让企业核心技术能以最快速度获得法律保护。”
目前,这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围绕硬件、算法、软件已申请专利近90件,其中30件通过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通道提交,23件已获得授权。保护中心发布的《机器人专利导航报告》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帮助,为技术创新方向提供了精准指引,让企业的知识产权布局更贴合行业发展趋势。
受益于专利预审服务,上海一大批科技企业正在快速发展。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主管邢益维介绍,截至今年7月,公司已申请专利221件,其中发明专利130件。为开拓海外市场,公司还完成了16件PCT专利申请。“保护中心的专业服务大幅缩短了我们的专利授权周期,平均授权周期缩短至3—6月。”邢益维告诉记者,同驭汽车的研发创新成果快速获得保护,避免了技术成果的流失,并消除了可能对市场先发地位的不利影响。从鼓励创新角度来看,专利预审服务能提升研发工程师的创新积极性,加速企业对核心技术难点的突破,为科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宝贵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