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22日电(记者安娜)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咨询公司)等单位22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油气与新能源发展报告(2025)》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替代仍将加速,交通用油替代资源总量继续增长,占成品油终端消费的六分之一左右。
这份报告由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咨询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挪威睿咨得能源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联合编撰,在当日由上述单位共同举办的“油气与新能源蓝皮书发布会暨青年论坛”活动上发布。
报告指出,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成品油市场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交通用油“双轮替代”持续提速,增量效应继续放大。
报告预计,2025年,我国汽油车保有量为2.74亿辆,同比增长约2%,但使用强度的持续下降冲击规模增长,出行增长的拉动力持续减弱,全年汽油消费约1.7亿吨,较上年显著下降。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油车的替代能力持续增强。根据这份报告,2025年,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1500万辆,渗透率超过50%,保有量进一步提高至4250万辆,占汽车比重的15%,全年替代汽柴油合计3500万吨左右。
在天然气车辆方面,报告预计,价格和长途运输优势将推动LNG(液化天然气)重卡继续发力,但销量增速有所放缓。2025年,LNG重卡保有量预计将增至90万辆,替代柴油1300万吨左右。
从全球来看,报告认为,2025年,世界能源市场将面临来自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挑战,但世界能源需求仍会保持适度增长,能源转型和电力化趋势将持续。
“2025年以来,全球经济走势分化明显,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仍然难以撼动,但需要加强与部分国家的产业链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安全与新能源研究室原主任刘强说,此外,关键矿产资源将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的新焦点。
就我国能源发展的情况而言,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副总经理王佩认为,未来我国能源发展将呈现“十五五”时期需求增速放缓、风电与光伏发电量增速领先、低碳能源对高碳能源的替代从增量向存量领域渗透、石油消费逐渐由燃料型转向原料型、天然气仍将处于“黄金增长期”等特点。
此外,在圆桌论坛环节,参与讨论的专家们认为,油气与新能源产业在“双碳”目标征程中处于重要地位。构建“油气+新能源”多能互补体系是能源转型实践的重要方向。政府需在政策协同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资源向该领域倾斜;企业应勇挑技术创新重担,加大研发投入,探索适合多能互补的技术路径;研究机构则要为市场机制的完善提供智力支持,从理论层面剖析市场规律,助力构建高效的市场机制。各方唯有凝聚合力,才能推动能源行业在转型之路上稳步迈进,实现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低碳发展的相互促进。
在青年论坛环节,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咨询公司)的青年专家们还分享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涵盖国际油价、成品油市场、天然气市场、化工产业发展、风电光伏产业发展、绿色金融等多个方面。
来自国内外主要石化企业、行业协会、能源化工智库、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单位的上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