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下,持续加码中国本土化布局仍是多数跨国企业的长期选择。记者获悉,为积极应对全球需求疲软的局面,特殊化学品公司朗盛正进一步优化其全球生产网络。近期,朗盛集团首席财务官施坦文(Oliver Stratmann)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聚焦本地化,过去几年朗盛通过诸多收购,进一步增强在亚洲区域的市场足迹,推动可持续增长。我们很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希望可以与中国经济一起持续发展。”
施坦文表示,放眼全球,化学行业产能过剩是目前的普遍现状。朗盛已经做好了准备,并且也进行了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组合的精简,降低了成本。“未来只要市场需求回升,我们就更具有活力,盈利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而中国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我们将持续深耕。”
据介绍,朗盛集团已将德国克雷菲尔德-乌丁根基地的己烷氧化设施关闭时间提前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朗盛还计划精简其全球芳香化学品工厂网络,并于2026年关闭位于英国威德尼斯的生产基地-由于成本高昂,该基地已无法维持有竞争力的运营。在美国埃尔多拉多基地,朗盛计划提高溴素生产效率。预计这些措施将从2027年底开始,每年带来5000万欧元的永久性成本节约。
朗盛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持续深化。“今年我们不会期待整个行业或国际环境更好,但部分区域市场仍然有强劲的增长,中国就是其中之一。”施坦文表示,在全球化学品销售额中,中国占比达40%,这一数字有望在2030年达到近50%。在这种趋势下,朗盛持续加码在中国的本土化布局。
对于中国市场的变化和趋势,施坦文表示,中国化工行业也在不停地在变化,创新是主基调。“这和朗盛的发展非常相似,我们现在也更多地聚焦于创新发展。过去,我们是基础的材料企业,转型后,我们的产品组合也发生了变化,现在聚焦于特殊化学品。”
过去几年,朗盛集团在中国进行了大手笔投资和布局。例如,位于上海化学工业区的朗盛亚太应用开发中心于2021年正式启用。该中心整合了朗盛聚合物添加剂等业务部门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功能,显著增强了朗盛的本土创新能力。
施坦文表示,过去几年朗盛在中国的投资为未来的进一步业务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之前跨国企业在华的本土化主要是在当地制造生产,如今是要为中国市场的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外资企业加大研发和本地化运营的力度,从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朗盛为C919大飞机起落架减震装置提供润滑油,为中国六神、润本等本土驱蚊液产品提供驱蚊剂原材料羟哌酯等。
“中国正大力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我们的相关产品也可以应用到很多高科技相关的企业需求上,例如自动化、电池回收等可持续相关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这些创新科技领域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也是未来会有持续发展的亮点所在。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飞猛进发展,也将让朗盛这样的跨国企业从中受益。”施坦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