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朋友都吃过无花果,或至少听过它的名字。这种原产地中海沿岸的中小型灌木貌不惊人,也没有醉人的芳香;虽然它的果实可口,但地球上有那么多又大又甜的果品,为什么无花果能独领风骚,风靡亚非欧美各大陆,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呢?因为它不仅果实奇特,叶片也有妙用,从远古就伴随着人类的开拓历史,见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兴衰起伏。
无花果真的不开花吗?
被子植物以花朵来孕育果实,无花果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它的花藏在了我们吃的“果实”里面。
这些看起来像是直接从无花果枝条上“结”出来的“果实”其实是内部簇生很多小花的肉质花序托——膨大而弯曲,如同一个坛子包围了全部的花序(称为隐头花序),仅在尾部开了一个小孔。因此人的肉眼看不到花序托里面的小花;而梨形花序托随着内部果实群成熟也逐渐肥大变得软糯,呈紫红色或黄色,甘甜美味,故得名“无花果”。
果状的花序托是桑科榕属树木的共有结构,花序托里面聚集的“籽”才是这些树真正的果实;充满花序托的丝状“果肉”其实是花序的众多花蕊。

无花果枝条上的“果实”

无花果的肉质花序托与内部雌雄蕊(图片来自网络)

无花果的内部结构(图片来自网络)
每一个好吃的无花果里都藏着死蜂
也许有人听说过一个有点惊悚的传言:每一个好吃的无花果里都藏着个死蜂。其实这不是传言而是事实。
蜂子是怎么进到无花果里的?因为花都是需要授粉才能育果,无花果是雌雄异花,雄花的花粉由榕属树木专属的传粉昆虫——榕小蜂传播到雌花。但由于花蕊藏于花托内部,所以帮它传粉的榕小蜂需要钻进无花果。
具体过程是:雌性榕小蜂通过花托顶部狭窄的小孔钻入无花果产卵,兼顾为雌花授粉,然后死去。它的卵发育,其中雄性首先孵化,随后从无花果中飞出,寻找有孵化成熟的雌性榕小蜂的无花果进入,并与之交配,然后死去。
此时花序内雄花开放,新交配后的雌性榕小蜂携带受精卵和花粉飞走,开始新的循环。无花果所分泌的酶则会将死去的榕小蜂分解为可被植物吸收的蛋白质。

榕小蜂与无花果互相依赖的生活史(图片来自网络)
无花果叶片的妙用
无花果粗壮的小枝上嵌满又大又圆的厚纸质叶片,通常3-5裂,形缺似花,颇有观赏价值,直到现在还用于美化庭园。上古时期人类就看上了它的“姿容”,用它做了人类第一件衣服。相传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偷吃了知善恶之树的禁果之后,有了羞耻之心,于是就采集无花果的树叶制作成裙子,围在腰间。在英语中,“无花果树叶”(fig leaves)就类似于我们所说的“遮羞布”。

无花果的叶片
无花果的药食同源品性
新疆南部是我国现在最重要的无花果产区,阿图什的无花果产量最高。和田甚至还有一棵树龄达500年的无花果,至今仍硕果累累。
无花果营养丰富,含大量氨基酸、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可药食两用。《本草纲目》载:“无花果味甘平,无毒,主开胃、止泄痢、治五痔、咽喉痛。”就是说它有健脾开胃、润肠通便、消肿解毒等的功效;其新鲜幼果及鲜叶还可治痔疮,疗效良好。现代研究还发现食用无花果有抗癌、降血压血脂、美容养颜等作用,被誉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无花果的果期相当长,每年有5个多月的收果期,新鲜果实可陆续不断地供应市场;又适合加工成果脯、饮料等,不需要堆积贮存,也就不需要大面积库房及相应调温控湿设备,对发展民间乡镇企业十分有利。
策划:谢芸
作者:王珏(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王若涵(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