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2 18:58:40 股吧网页版
这个多元支付论坛在沪举办,共议商保医保协同发展
来源:上观新闻

  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就医用药需求,我国在创新药械的支付机制上开展多项探索。日前,“商业健康保险与创新药械多元支付论坛”在上海举办,本次论坛聚焦商业健康保险和创新药械多元支付议题,邀请政策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和多家头部药企、保险公司、TPA公司的重磅嘉宾参会,共同探讨如何在探索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的同时,兼顾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与成本管理,并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构建多元支付新格局,需医保商保协同发展

  今年以来,国家为推动创新药的发展,尤其是解决其可及性问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力图打通高值创新药的“最后一公里”。

  在北京中健联健康服务促进中心副会长濮亮看来,构建支撑创新药械发展的多元支付生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认为,破解创新药支付这一难题,需要凝聚各方智慧,构建完善我国多层次、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多元支付新格局。

  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健指出,国际上的管理准入协议(MEAs)模式——如英国NHS药品返利计划、美国PBM药品福利管理模式、加拿大pCPA联合谈判机制等,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可借鉴的模式。在中国,也涌现出疗效保险计划、金融分期、慈善赠药、医保后长程计划等创新模式。针对中国实践,他建议推动医保、商保、药企及医疗机构间的深度合作,探索“价格支付上限”和“数量支付上限”两种风险共担路径,提升创新药的支付能力和可持续性。

  “中国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二大药品支出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创新药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张璐莹指出,在基本医疗保险难以全面覆盖所有创新药物的背景下,商保支付是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创新药目录的推出,标志着商保深入参与创新药战略性购买的开端,将促进保险行业和医药产业走向融合发展、相互支撑。

  记者获悉,国家近期密集出台政策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落地,为创新药发展注入新动能。宸汐健康首席医药官王正珏建议,应通过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制药企业与生态伙伴的四方协同,在多层次保障体系下构建“健康险-药企价值共生体”,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从传统的“经济补偿者”转型升级为集“健康管理、支付创新与生态整合”三位一体的价值体系。

  展望未来蓝图,他提出,应重新构建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支付体系。该体系通过准入、支付、患者管理及研究四大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从药品研发、上市到支付的全链条支持,系统性提升创新药的可及性与保险服务的可持续性。

  “双目录”机制即将落地,为创新药保障能力扩容

  首场圆桌论坛聚焦“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落地实施的关键路径与实践探索”,泰康在线、勃林格殷格翰等企业嘉宾围绕商保创新药品目录实施、实践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讨论。

  与会嘉宾表示,希望即将落地的商保创新药目录能覆盖更多超适应症用药和原研药,为不同参保人群提供更具差异化的保障。未来,应推进医保目录与商保创新药目录在定价机制、准入顺序、支付方式等方面实现更高效衔接,既保障医药企业获得合理的商业回报,激励创新投入,也确保患者能够尽早用上、用得起创新药。在实施过程中,还需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完善价格保密机制等配套措施,为“双目录”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险企与药企如何深度合作?在随后的第二场圆桌论坛中,各位嘉宾围绕“商业健康险中创新药支付的风险测算机制的探讨”展开交流分享。

  与会嘉宾指出,与特药相关的保险产品通常会用保司数据、医保数据、药企数据和海外研究数据作为定价基础,再对产品定价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实现保障的可持续性。保险公司会先行先试,不断迭代产品,并与药企探索真实世界的疗效价值,共同推动创新药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在险企和药企的合作过程中,双方也需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与价格保密机制,明确数据使用边界,为可持续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