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8月23日电(记者杜康)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然而,数据的流通与共享却面临诸多挑战,如隐私保护、信任缺失等。可信数据空间,作为数据“新基建”,在数据孤岛之间架起高速公路,通过分布式技术框架,制定出一套“交通规则”,让数据在其中“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记者获悉,上海先行先试,正加快落地超大城市级可信数据空间。这也将成为上海探索破解数据流通“信任难题”,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又一核心引擎。
何为“可信”:突破数据流通三大瓶颈
“如果把可信数据空间理解为电商平台,里面各行业主体运营的子空间就相当于线上店铺。每家店铺里面,陈列着各自的数据产品,供数据使用方挑选。数据供给方和使用方,都通过连接器进入平台,相当于发货地址和收货地址。通过连接器,可以控制数据的流通和使用策略,让数据使用更安全可控。”对于何为“可信数据空间”,上海数据集团相关负责人做了一个比喻。
可信数据空间,是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出现的新事物,也是解决数据流通问题的新基建。
今年7月份,国家数据局公布了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63个试点项目入选,包括13个城市、22个行业和28个企业可信数据空间,标志着我国在探索数据要素规模化流通利用新模式新路径上迈出关键性步伐。上海数据集团申报的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也是此次试点项目之一。
为何要推出可信数据空间?上海数据集团可信数据空间产品经理孔翎聿表示,在探索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时,往往遭遇三大瓶颈:从数据提供方来看,担心数据被滥用,甚至有泄露风险;从数据使用方来看,则担心数据来源不清晰、质量不高;流通过程中,存在双方磋商难以线上化,难以形成价值共识等问题。
可信数据空间针对上述痛点给出了解决方案。上海数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数据空间“可信”背后的技术原理。
比如,应对数据供给侧担心的数据滥用或泄露风险,在可信数据空间内,可以通过权限设置,制定精细化的数据使用策略,让原始数据“可用不可见”。区块链、分布式身份等技术确保了交易到交付的全程可审计、可追溯,防止“数据失控”。
在数据使用侧,可信数据空间可以对数据合规、数据安全、数据质量进行审查,并将证明结果上链存证;可信数据空间中的数据产品严格遵循统一技术规范,保证了标准性。
应对流通过程中的“不信任”问题,空间全程都有区块链技术加持。空间将数据流通的商业条款、使用策略与利益分配机制,编译为部署在区块链上的原生智能合约。这一设计以不可篡改的算法代替了传统商业信任,构建了精准高效的数据价值交换环境。
“可信数据空间并非单个软件或平台,而是一套融合了先进技术、标准化规则和创新运营模式的综合性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我们希望为所有参与方构建一个中立、可信的数字化环境。”上海数据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提效降本:打造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海样本”
针对数据这一新生产要素,近年来上海先行先试,数据要素流通基础不断夯实,构建了支持高并发场景的“区块链+隐私计算”数字底座;开展区块链、数据空间等技术路线实验探索,降低数据流通和交易成本,为数据安全、合规、有序流通利用提供保障。
此次加快推进的全国首个超大城市级的可信数据空间,也为全国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了坚实的“上海样本”。
“超大城市的数据业态发达、要素高度集聚,其流通利用方式与参与方背景也因此呈现出海量、异构、复杂的特性。比如,来自各类市场主体的数据类型非常多样,空间内会涉及很多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应用场景多元化也。我们必须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减少数据流通成本。即使是各行各业的小微主体,也能更好用上数据。”上海数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海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通过统一的技术框架与治理协议,在多元化的参与方之间建立了“最大共识”,为高频复杂的交互提供了坚实的信任基石与安全、高效的流通设施。
记者获悉,为了满足千行百业的多样化场景需求,可信数据空间采用开放、标准化的技术框架,能轻松兼容并集成来自第三方的各类行业应用,让数据与应用无缝结合。此外,空间为参与方提供了大量共性基础能力,如身份可信认证、数据产品认证登记存证审计等,这极大地降低了各行各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搭建和使用数据空间的技术与资金门槛。
不仅服务于上海本地,目前,该空间已在推进与其他市场的互联互通。这意味着,上海的企业可以在“家门口”看到并合规使用来自全国的数据产品,同时也能将自己的数据服务发布到全国渠道,共享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投入实战:从金融到医疗,“解锁”万千应用场景
记者获悉,上海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部分企业已在其中开展深度应用探索,验证了其在不同业务情境下的核心价值。目前,上海可信数据空间已有近300家企业加入,开发形成三百多个数据产品,累计数据调用数以亿计。
上海数据集团所属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已在可信数据空间基于公共数据开发了一组帮助小微企业主的数据产品。截至目前,这些数据产品累计调用次数超4亿次,支撑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放款千亿规模;场景金融累计支持金融机构授信金额超3亿元。
上海数据集团产品经理陈云云表示,传统征信模型难以精准评估企业主、股东、个人的信用风险,电力、燃气、物流、专利产权、职业资质等数据使用情况可辅助银行进行信贷决策,但这些数据过往获取难度大,对接成本高。“通过接入可信数据空间,我们在标准化的数据产品目录中,快速检索并定位到多家机构提供的公共数据,并开发出自己的‘用电波动指数’‘物流履约率’‘资质评级’等数据产品。”
医疗是高度专业且数据敏感的领域,可信数据空间以技术手段破解了行业数据‘孤岛’困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极大加速了医疗数据的流通,是解决特定行业深度应用难题、推动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记者了解到,目前可信数据空间已经开发了中药“安心达”空间,可以赋能中药溯源,帮助老百姓用上放心药。此外,中药安心达可信数据空间还在构建中药产业金融服务,例如基于采购合同与应收账款上链确权服务,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