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3 22:52:31 股吧网页版
智元机器人邓泰华:今年出货量可达数千 明年有望攀升至数万
来源:中国经营报

  “全球正处于具身智能大爆发的前夜,人工智能正加速朝着通用人工智能(AGI)迈进。”8月21日,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邓泰华在上海举行的智元机器人首届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将迎来商用发展的拐点,最终成为继手机和汽车之后的“下一代海量智能终端”。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身智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本的逐步降低。近年来,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随着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的成本不断降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制造成本也在逐步下降,使得其商用化进程得以加速。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成立不足3年的智元机器人,已然成为具身智能领域的明星工厂。据邓泰华透露,预计今年出货量可达几千台,明年更是有望攀升至数万台,今年1月,第1000台具身智能产品正式走下生产线,标志着智元机器人在量产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突破。

  实际上,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行业正经历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的关键转折期,多个大规模采购项目也相继落地。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披露的公告显示,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总预算达1.24亿元,分别由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

  8月18日,智元机器人旗下远征A2系列、灵犀X2系列、精灵G1、OmniHand灵巧手系列、四足机器人D1系列、商清绝尘C5,均已同步登陆智元商城与京东商城。其中,双足机器人远征A2-青春版定价198000元,四足机器人D1 EDU版定价36000元。

  此外,8月20日,天太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山东未来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未来数据科技、港仔机器人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签署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1万台订单。这一订单创下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诞生以来数量最大的单笔纪录。

  在此之前,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作出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63.39亿元,2035年或超4000亿元。摩根士丹利预计,2025年下半年,人形机器人将在中国“被广泛采用”。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技术上,人工智能算法不断突破,为机器人感知、理解与决策提供更强支撑;硬件性能提升,传感器更精准、执行器更灵活,多模态交互融合也使机器人能更好理解人类需求。市场需求方面,工业领域为降本增效、提升质量,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需求迫切;在医疗、养老等服务领域,机器人可提供专业服务;消费领域,消费者对智能化、个性化产品服务需求增加,都推动其走向商用。

  在大部分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实际生产生活中。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概念上,广义上,其实也包含智能驾驶使用的智能设备,具身智能机器人就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高度融合的产物。目前来看,发展最快的是智能驾驶和一部分工业机器人。从工业使用场景来看,目前的物体、文字、语音等识别技术结合AIGC技术,能够赋能工业机器人,满足特定的工业生产活动的需要。智能驾驶和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有可能率先进入商用发展的拐点,2025年的生产量和出货量将明显超过前两年。

  而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则认为,“拐点”不是口号,而是技术—商业—政策三曲线同步加速的临界点。在技术端,大模型把通用认知压缩进100B参数,离线训练成本进入100万美元区间;机器人本体借助关节电机、谐波减速器与一体化关节模组,硬件BOM降到2万美元以下;云端协同让实时推理时延低于50ms,可靠性逼近工业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需求端,全球制造业用工缺口约800万个,老龄化带来4000万个护理岗位缺口,企业愿意为18个月回本周期买单;政策端,中、美、欧同步把具身智能列入战略产业,上海、慕尼黑、底特律三地补贴上限均达整机的30%。三力交汇,2025年成为商业化的“时间窗”,而非“技术幻觉”。

  瓶颈仍存

  尽管人形机器人在商用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距离大规模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

  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即负责感知决策的部分仍是制约其发展的明显短板。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还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实际场景,在决策的准确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体与负责运动控制的“小脑”方面的技术也需持续迭代,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彭志辉表示,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生活和产业,但“交互表达”仍是瓶颈,合作伙伴和二开用户需要更简单、高效的方式来定制机器人行为。

  为此,智元机器人发布了机器人动作与表达创作平台“灵创平台(LinkCraft)”,该平台是一个AI加成的机器人多模态内容生成与编辑工具,拥有丰富的动作种类、支持预览编辑、动作导入、编排演绎等核心功能,可将机器人二次开发难度降低到零门槛。

  彭志辉表示:“灵创平台的愿景是让机器人像人一样自然表达,让创作者像导演一样自由编排。”

  除软件外,人形机器人的硬件同样也存在瓶颈。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表示:“如果目标是让机器人拥有和人一样的能力,那硬件差距太大了。比如人有全身的触觉,现在机器人连手上的触觉都还没做得非常好。在关节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硬件也都有很多问题。具身智能必须是硬件和软件算法的协同进化,而不是某个方面已经够用了。比如要送到外太空,在零下一两百摄氏度的环境中,现在的硬件肯定面临较大瓶颈。现在机器人能使用的温度范围和车规级(负40到85度)相差很大。”

  此外,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认为,在复杂或动态环境中,机器人对多模态信息(如视觉、触觉)的实时处理和融合能力不足,易受噪声干扰,影响决策准确性。当前系统的泛化能力和适应性有限,难以应对未知场景,需要更先进的AI模型(如基于强化学习的决策系统)来提升上下文理解和推理能力。精细操作和全身运动控制(如平衡、抓取)仍是挑战,尤其在非结构化环境中,需突破高精度执行器和自适应控制算法。此外,如何确保机器人在人类环境中的安全交互,以及处理伦理问题(如自主决策责任),也是商用前必须解决的关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