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张漫) 8月22日~24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负责的“2025广州医疗与健康产业博览会”在广交会展馆B区举行。作为分会场核心活动,广州国家实验室联合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广州国家实验室呼吸健康创新项目推介会暨专题展”同步举行,集中展示了实验室在呼吸系统疾病防控领域的11项突破性成果,涵盖传染病防控、慢病管理、高端医疗装备等方向,充分彰显我国在呼吸健康领域的科研硬实力。
医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分享了广州实验室的攻关理念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他表示,“实验室不仅要研发高精尖的技术和产品,更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巨大需求,将这些高端的技术和产品向基层延伸,让百姓用得起、用得上。”
钟南山介绍,通过“转化理念+创新全链条+前沿机制”这套组合拳,实验室近几年产出了一批关键成果。一方面,研发速度快,积极响应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4年来,实验室产出了数十项关键成果,包括合作上市的8款药物和疫苗,如联合众生睿创公司研发的全球首个拟肽类3CL靶点新冠单药来瑞特韦片;徐强团队研发的超快PCR仪最快能够5分钟完成核酸样本检测,最近针对基孔肯雅热实施了30分钟快检方案,目前完成了近1000例检测,实际应用效果很不错。
另一方面,产品效果显著,满足临床实际需求。今年研发上市的抗甲流药物昂拉地韦,在退烧时间和症状缓解方面疗效非常显著,还能一药多用,可以应对H7N9、H5N6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既为全球应对流感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预防人畜共患病提供技术储备。
此外,产品简便易操作,帮助基层省时省力。如生物医学大数据操作系统Bio-OS帮助科研人员省力;单细胞测序系统帮助企业大幅降低实验成本;还有肺功能仪,手持就可以操作,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基层机构也能够开展呼吸慢病筛查,帮助基层节省人力成本。
广州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陈新文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呼吸传染病防控、慢病管理及高端诊疗装备研发,推动更多“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现场直击
来看看这些医疗“黑科技”
展会现场的专题展区通过实物、模型及互动演示,生动展现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
在检测诊断方面,超快PCR仪、全封闭基因不检测站、外泌体提取仪、全自动分枝杆菌监测仪等设备实现“样本进—结果出”全流程自动化;AI肺功能仪实现呼吸数据1秒快检;医用红外热成像比常规检测早10个月实现肺栓塞早诊。
在用药方面,昂拉地韦(抗甲流药物)、来瑞特韦(新冠单药)等创新药物,展示了快速起效与低耐药特性。
在手术与治疗领域,支气管镜导航机器人实现可视定位、全肺实质可达;呼吸介入液氮冷冻治疗肺周结节;裸眼3D腔镜显示系统实现真三维显示,提高手术精度,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国内首款单孔手术机器人采用全球首创的蛇形臂技术,具有运动范围广、负载能力强等优势。
此外,LeadOmics系列仪器呈现单细胞研究的前沿技术;样本分离分装工作站、污水病原监测系统等构建公共卫生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