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期间,从“跟着演出、赛事去旅行”的“票根经济”风生水起,到亲子游、研学游的生机蓬勃,再到跨境旅游的强势回暖,文旅消费市场呈现出一派火热景象。
金融赋能消费,主要体现在激活潜在需求,点燃消费“引擎”。金融机构正是通过精准的需求端管理,将消费者的潜在意愿转化为现实购买力。金融机构通过“信用卡满减”“消费权益抽奖”“政府消费节联动”等组合拳,将金融服务与旅游、餐饮、住宿等场景深度融合,为消费者构建了一张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的优惠网络,有效降低了消费门槛,激发了居民消费意愿,让“想消费”变为实实在在的“敢消费”“愿消费”,成为暑期消费市场火爆的直接动力源。
金融科技创新有利于打通消费堵点,不断提升服务体验满意度。在暑期这样的人流高峰,支付是否顺畅、服务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消费体验的优劣。对此,金融业敏锐地捕捉到这点,将金融科技创新作为提升服务质效的核心抓手。如“闪付”“碰一碰”等便捷支付方式在地铁、景区等高频场景的普及,极大地提升了支付效率。特别是针对外籍来华人士,金融与科技企业协同发力,在机场等枢纽提供一站式服务,并简化国际银行卡的绑定与支付流程等,解决了境内外游客的急难愁盼问题。
通过延伸消费“链条”,金融服务促进文旅产业链深度融合。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供应链金融、普惠贷款等方式,为旅游平台、酒店、餐饮、交通等暑期消费相关产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及时应对客流高峰,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消费供给的稳定与优质。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借助大数据等,通过消费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来预测消费趋势,并为商家构建精准用户画像。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创新服务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金融助力消费,已从昔日的“锦上添花”,蝶变成为驱动内循环的“关键变量”。未来,在金融科技的深化以及政策红利加速释放的双重驱动下,金融服务消费的深度与广度必将进一步拓展,持续激发和释放消费活力,为经济行稳致远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