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财经人才更需‘胸怀大局意识,把稳思想之舵’。”在近日举行的EMPAcc项目第24期毕业暨第26期开学典礼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张锋指出。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卢文彬表示,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对高级财务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财经人才已不再是单纯的“记账人”,而要成为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战略参与者”,既能把握国际规则,又能落地本地方案,更能守住合规底线。
首先,国际视野是出海的基础。未来的财务负责人必须熟悉国际财务准则(如IFRS)、理解全球资本市场逻辑(如港股IPO要求),并能将企业战略转化为财务语言,“例如,当欧盟碳关税政策推行时,高端财务人员需要结合企业供应链数据,设计碳足迹追踪与披露方案,帮助企业在新规则下实现可持续经营”。
其次,本土化能力是落地的关键。不同市场有不同的商业习惯与政策环境,财务人员必须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在拉美市场,可能要解决高通胀环境下的财务稳健问题;在东南亚市场,则需要设计契合当地税收制度与融资习惯的财务架构”。
再次,合规意识是风险的防火墙。跨国经营风险往往来自法规差异,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如欧盟GDPR、美国FCPA等合规要求。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刘勤认为,AI技术正在重构企业管理的全链条,从战略决策到日常运营,其渗透力无处不在。企业需将AI从"工具"升级为"战略伙伴"。
战略决策层面,AI是"智能军师"。企业可通过AI分析海量数据,识别市场趋势与潜在风险。
财务管理领域,AI是"效率引擎"。智能财务系统可实现发票自动识别、报销智能审核与资金预测,将财务处理效率大幅提升,财务部门由此从"记录者"升级为"价值创造者"。
供应链管理中,AI是"韧性保障"。通过动态补货模型与需求预测算法,企业可实现库存周转率提升;AI还能优化物流路线与供应商选择。这种"预测性+适应性"的管理,使企业能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组织能力提升方面,AI是"人才管家"。通过分析员工绩效数据与市场薪酬趋势,AI可自动生成个性化培训方案。例如,某企业通过AI系统识别技术岗位能力缺口,推送定制化课程,使关键人才保留率提升18%。AI还能通过情感分析识别员工反馈中的关键问题,推动组织效能的全面提升。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王琴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重塑财经领域的今天,高端财经人才的培养已从传统的“技能训练”转向“技术赋能、专业深耕与实战场景融合”的复合型模式。
“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财经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更要适时把握技术变迁和商业趋势,提升运用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保持对商业本质的深刻洞察。”王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