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面临一定压力,钢企纷纷探索利用期货工具进行价格风险管理,并参与交割以拓展销售渠道。其中,西北地区钢企长期受制于区域内交割库的缺失,只得将货物拉到东部沿海仓库进行交易。如此“千里送货”的局面抬高了企业物流成本,不利于西北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和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12月,中储股份西安物流中心获批成为热轧卷板期货交割仓库,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首个钢材交割库。半年多过去,这座交割库运行情况如何?对当地钢铁行业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期进行了实地调研。
家门口有了交割库
我国钢材市场存在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据了解,西北钢厂的销售半径大概在500公里,以运费计算基本是百元辐射区,即周边运费不超过100元/吨的区域。例如西安当地钢厂主要辐射陕、晋、川、甘四个省份。
陕钢集团西安分公司总经理闫武堂告诉记者,近年来,西北钢厂面临“两头受气”的困境:一方面,上游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严重依赖外采,且需要从山东、江苏的港口向内陆发运;另一方面,下游销售局限在有限范围内,经常会遇到局部供需错配的情况。
在此背景下,部分西北钢企开始探索使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但受制于区域交割库的缺失,套期保值操作并不便利,也很难通过交割拓展销售渠道。据悉,陕钢集团曾将钢材拉至1000公里外的江苏交割库,这无疑推高了物流成本。
面对产业诉求,上期所多次赴西北地区开展调研,积极拓展交割库布局。2024年12月,中储股份西安物流中心获批成为热轧卷板期货交割库,核定库容3万吨,填补了西北地区交割基础设施的空白。
中储西安物流中心总经理范国利列出一系列数据:自交割库设立以来,累计生成热轧卷板标准仓单17张,对应重量5100吨。2025年2月25日,首批“包钢”牌热轧卷板标准仓单生成;2月27日,“天铁”牌热轧卷板标准仓单生成。
作为首家入驻西安交割库的钢企,包钢集团铁盈投资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佐德林讲述了三点初衷:一是通过注册仓单提升公司品牌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二是增加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三是有助于进行库存管理。
范国利表示,首单标准仓单的生成,标志着长期困扰西北地区钢铁企业的“千里交割”难题被成功破解,钢铁期货服务实体企业向西部地区深入推进。据其观察,在首单标准仓单生成后,越来越多的西部钢铁企业开始关注期货市场。中储西安物流中心也联合期货公司开展了3期“期货沙龙”,通过现场交流与视频直播的形式让市场参与者进一步了解期货,提升区域内钢铁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交货周期大幅缩短
加工企业买货更便捷
除了帮助钢企拓展销售渠道,交割库的设立,也大幅便捷了西北地区钢材加工企业的采购流程。记者观察到,越来越多小微加工企业开始集聚于交割库周边,依靠交割库保障自身的原料供应,并节约采购与物流成本,这成为西北地区钢材流通生态的一大新变化。
交割库如何帮助小微加工企业保障原料供应?范国利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今年5月末,园区内某加工企业接到订单,需要紧急采购一批热轧卷板原料。若没有交割库,企业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向钢厂订货,但交货周期长达20天到40天;二是直接向市场采购现货资源,但面临价格不透明的问题。
在得知企业需求后,中储西安物流中心联系了持有仓单的贸易商,协调双方办理了期转现业务(交易所基于标准仓单推出的期现交易业务),企业不仅当天就从园区内拿到热卷原料,而且交易价格基于期货盘面,实现了公开透明。
据介绍,截至目前,中储西安物流中心热卷交割库已完成12张仓单的期转现交易,对应现货贸易量3600吨,接货方主要是园区附近的小微加工企业。随着区域影响力的持续扩大,中储西安物流中心已聚集了200多家钢铁贸易商、100多家钢材加工商,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钢材集散中心。
“中储西安交割库的设立,促进园区内产业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结合仓单转让、期转现等功能,实现了将期货交割与当地物流、仓储、加工等环节有机结合,活跃了园区加工市场,带动本地钢铁产业链的转型升级。”范国利说。
范国利表示,在母公司中国物流集团的规划下,中储西安物流中心致力于摆脱传统的仓库概念,持续向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转型,在园区内打造集物流、仓储、加工、供应链金融为一体的服务闭环。钢材交割库的设立,已成为公司打造服务闭环的重要抓手。
西北地区钢铁产融结合更深入
记者调研发现,当前,不同行业板块对于期货市场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差距。如有色金属和部分化工板块,产业链企业已将期货和衍生品工具深度融入日常经营活动中。相比之下,钢铁行业近几年才逐步增加对期货工具的运用。其中,东部沿海钢企走在实践前列。
闫武堂表示,此前,西部地区钢企在期货市场的参与度不足,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经济基础较弱,现货交易方式单一;二是知识储备不足,对期货市场的认识不清晰;三是缺少交割仓库,造成套期保值交易不便利。
近年来,陕钢集团主动革新求变,积极参与期货套期保值,改变了传统“先生产后销售”的被动模式。日常操作中,陕钢通过期货市场卖出成品钢材合约或买入原料合约,提前锁定销售价格或采购成本,避免价格大幅波动侵蚀生产利润,在纷繁复杂的市场形势下实现稳健经营。
陕钢集团副总经理宗卫东告诉记者,目前,陕钢集团已将期现融合防范经营风险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集团主要负责人牵头制定集团套期保值全流程制度,明确“严格限定套保,严禁投机交易”的核心原则。并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完善组织保障和制度建设,强化运营体系和风控机制。
作为西北地区首座交割库,中储西安物流中心也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区域内产业升级。
范国利表示,期货交割的标准化流程要求产品质量、仓储和运输符合统一规范,倒逼区域内钢铁企业提升生产和管理水平,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同时,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能够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促进西北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通过期货市场连接西部资源与东部金融中心,可提升中国大宗商品定价权,为西北地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