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行研究。会议要求,要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推动体育用品升级,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要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消费场景,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此次国常会除了对体育产业升级作出部署,还强调‘要激发体育消费需求’,体现出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对于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作用。”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今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重新回到高速增长路径的趋势已经比较清晰,在体育消费领域,各类新场景、新模式、新产品层出不穷,“体育+”和“+体育”等各种融合性的消费创新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爆火的“村超”和“苏超”就是典型的融合消费创新,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也能够形成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传统上的赛事经济往往指的是赛事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但近年来我国的发展实践已经极大拓展了赛事经济概念,它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无论对于体育产业自身的发展还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都有越来越突出的价值。此次国常会提出‘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也将会为赛事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王裕雄说。
会议还提出,要更加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迪卡侬中国公共政策总监杨帆认为,国常会提出的“增加体育产品供给”“推动体育用品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将有望极大地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体育赛事运营、体育培训等各环节的协调发展,支持体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从各个细分赛道来看,中国体育产业正在涌现不少新趋势。冰雪经济、户外运动、赛事经济等新兴业态快速增长,带动了体育消费结构多元化。同时,体育产业与文旅、科技的融合,也激发了新的发展活力。”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品牌部部长宋坤对记者表示:“未来,随着政策支持、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中国体育产业从‘赛事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趋势日益明显,体育产业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针对国常会提出的“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王裕雄认为,关键在于更高效地用好各类消费惠民政策。例如,在发挥消费券的杠杆作用方面,一些地方尝试将消费补贴与“学会运动技能”挂钩,通过补贴支持培养运动项目的爱好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