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保诚基金姜鹏:
把握中证A500指数赔率优势
构建动态量化增强框架
◎记者聂林浩实习生王昱童
近期权益市场显著回暖,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在此背景下,中信保诚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于8月25日启动发行。拟任基金经理姜鹏认为,A股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一些被长期低估的中盘资产有望迎来胜率回归,作为融合大盘特征与中盘成长性的代表,中证A500指数成为“尚未被充分演绎”的优质选择。他希望通过量化策略,在因子、风控、交易三者之间寻找动态平衡,争取实现稳健的超额收益。
姜鹏坦言,公司推出中证A500指数增强产品的时间虽不算早,但考虑到胜率与赔率,当前正是恰当时机。至于为何选择这一指数,姜鹏认为,这与近两年A股市场的“哑铃”形结构密切相关。一端是以银行为代表的大市值蓝筹,另一端是小微盘股票,而中盘板块则长期处于资金流出的状态。但随着政策推动、市场情绪修复,中盘资产的胜率正在回归正常水平,大规模资金有望逐步回流。
他表示,中证A500指数兼具大盘与中盘的特征,其中约七成成分股与沪深300重合,三成则来自中证500中的成长性行业,尤其是TMT板块。这种结构使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具备赔率较高的特性。“从中盘的角度看,中证A500指数是一个尚未被充分演绎,但有望在胜率回升中受益的较好选择。”姜鹏说。
谈及指数增强思路,姜鹏总结道:“指增本质上就是做好三件事:因子、风控和交易。中证A500的增强正是在这三者之间找到平衡,并不断迭代优化。”
在因子选择上,姜鹏考虑配置六成左右的基本面因子,如盈利质量、成长稳定性、股权结构等,这部分偏向贝塔属性,长期来看依靠基本面动量与困境反转两个方向争取超额收益。剩余四成因子则聚焦交易行为和量价因子,其中包括人工构建的“非流动性冲击”等风格因子,也有通过机器学习挖掘出的非线性因子,以补充人工模型的不足。“基本面因子逻辑相对稳定,我们倾向用简单模型加权,而量价类因子则通过决策树模型或神经网络来处理。”他补充道。
在风控环节,姜鹏强调“动态化”。传统增强模型往往对个股、行业设定固定偏离度,而他正在尝试将个股流动性、事件驱动信号及舆情因素纳入考量,以实现动态约束。“比如,对于基本面优秀、事件正面的公司,我们允许其偏离度更大;而流动性差或存在负面舆情的公司,偏离度就会收窄。”姜鹏解释称。此外,在市场波动率进入极端区间时,团队会收缩整体风险敞口,必要时将组合收敛至接近基准,尽量避免回撤。
交易部分则是一个须持续优化执行细节的长期工程。“公募量化的日内交易灵活度不如私募,且受限于单日成交额占比等规则,这对交易执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说。
“近期,我们正在尝试将非结构化信息纳入因子研究,就是把所有上市公司的历史年报、半年报集中起来,利用情感分析和语义判断的方法,从中提炼出一些因子。”姜鹏说,比如管理层对自身的评价是否积极、对未来展望是否乐观,这些都可以量化统计,其本质上也是一种基本面动量策略。
他总结道,无论模型多复杂,最终还是要回到两条基本的投资逻辑:一类是“寻找优秀并延续”的基本面动量;另一类是从谷底反弹的困境反转。而市场资金的风险偏好和宏观环境,则决定了哪一类逻辑更具主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