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0家团队以科技赋能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转型 “智慧放牧”不再遥远
来源:人民日报
提高草畜生产转化效率、解决草畜矛盾等难题,是草原畜牧业发展必须直面的课题。202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联合北京理工大学等9家科研机构,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开展“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攻关,以科技赋能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转型。
项目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辛晓平介绍,针对天然草原畜牧业数字化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瓶颈,联合团队创新性地应用空天信息、人工智能、5G通信等多种技术,构建了三大技术体系——
全域感知的“智慧眼”。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基感测组成的“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打造了覆盖百万平方公里草原牧场的“智慧之眼”,清晰呈现草场的变化、牲畜的踪迹。
可取代人工放牧的“智能系统”。比如,研发能够快速完成运动牲畜生理指标精准测量的“牲畜健康监测站”,捕捉牲畜的采食频率、咀嚼力度、活动踪迹的“行为解码颈环”,音频预警+精准电刺激、可24小时值守的“虚拟围栏系统”等。
实现草畜精准饲养的“智慧管理”。比如,科研人员按家畜品种、性别、年龄和生长阶段,精准匹配营养和能量供需过程。结合出栏周期算法,精准调控各阶段牲畜数量,让草场负载始终处于最优阈值等。
“通过一系列技术集成,数据、指令、模型,最终汇入‘智牧通’云平台,形成牧场的‘智慧大脑’。”辛晓平说,“未来,牧民坐在家中,操作手机就能实现‘智慧放牧’。”
前不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举办的现场交流会上,联合团队取得的成果得到与会专家肯定。辛晓平表示,将与相关部门积极合作,在前期示范的基础上加快项目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助力我国草场畜牧业现代化转型。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