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DeepSeek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大模型DeepSeek V3.1,V3.1版本引入了混合推理架构,支持“思考模式”与“非思考模式”的自由切换,显著提升了复杂任务的处理效率。在代码修复、多语言编程、多模态任务等场景中,V3.1展现出更强的Agent能力,为AI在医疗、法律、教育等高壁垒领域的商业化落地奠定了基础。
DeepSeek V3.1的发布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飞跃,也对整个AI产业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细看AI产业链,DeepSeek V3.1的发布或将带来更多投资机会。
算力基础设施层面,高性能AI模型(如DeepSeek)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计算需求。国内企业正通过软硬件层面的优化,减少与国外技术的代差。此外,液冷技术、铜缆互联及CPO(共封装光学)等创新方案,也逐渐成为算力基础设施演进的核心趋势。
在大模型开发领域,DeepSeek凭借其开源策略,显著降低了大模型的使用门槛与总拥有成本,为AI技术的广泛普及提供了强劲动力。其R1版本更是以低至行业均价5%的API定价策略,颠覆了市场格局,强力推动了AI在企业级场景的规模化应用。与此同时,其他国内大模型厂商也正积极通过多元化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增强多模态理解能力,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以巩固和扩大其市场地位。
从AI应用与终端来看,当前AI技术的落地正呈现出从单点应用向跨行业渗透的趋势。在工业互联网领域,AI已深度集成于质量检测与智能制造流程,显著提升了生产精度与自动化水平。医疗健康行业则借助AI影像分析及辅助诊断工具,优化了诊疗流程,提升了服务的精准性与可及性。此外,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方向也已进入规模化落地的早期阶段,驱动了以高性能感知硬件和高能量密度能源系统为核心的产业链迭代。
从长期来看,AI产业的投资机会依然值得期待。截至8月22日,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年内上涨了57.44%,自基日以来累计上涨超300%,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政策层面也为AI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国家发改委强调将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数据交易与流通机制,为AI企业提供更多高质量训练数据资源。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当前AI大模型的用户渗透率仍较低,大模型发展仍处于中初级阶段,产业化应用周期才开始,大模型带来的算力投资方兴未艾,资本开支会随着大模型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投资的天花板可以很高。
往后看,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扩展,国产AI算力生态正在形成闭环,AI应用的端侧化趋势及行业融合将加速,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可择机关注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242)的投资机会。
注:数据来自Choice,截至2025/08/22,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基日为2018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