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市场指数化投资日益成熟,如何挑选和运用这些指数化工具,成为不少投资者面临的难题。伴随结构化行情持续演绎,多资产策略逐步得到市场关注和认可,指数化工具产品凭借其纯粹且透明的优势,正在成为落实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的有力抓手。
借此时机,兴证全球基金多元资产配置部启动ETF-FOF策略,推出拟由资深FOF基金经理刘潇和指数投资“强将”刘水清共同管理的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ETF-FOF)。日前,刘潇、刘水清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围绕如何借助指数化工具践行多资产配置策略展开了详细介绍。
ETF-FOF推出时机成熟
刘水清介绍,相比于以往同类产品,此次ETF-FOF新品在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上,对多资产投向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资料显示,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ETF-FOF)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A500指数收益率×60%+MSCI世界指数(MSCI World Index)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15%+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15%+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5%+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现货实盘合约收盘价收益率×5%”,涵盖A股、海外股票、国内债券、港股、黄金五大类资产。
“从长期来看,对相关性较低的资产加以组合,能更好地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稳健性。并且,当前债券及现金类资产收益又比较低,保持较高的权益资产比重,长期也能争取到更好的收益表现。国内ETF市场经过了过去几年的蓬勃发展,可选择的指数化工具已得到极大丰富。”在刘水清看来,当前正是推出ETF-FOF策略的合适时机,团队希望借此方式,打造出一个相比股债二元组合收益更加多元的资产组合。
据介绍,单纯从测算结果来看,上述业绩比较基准的长期收益率已相当可观,抗风险属性也比传统的股债组合明显提升,所以团队在组合管理过程中,将更专注于如何在强基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超额收益。
适当主动风格暴露
刘水清介绍,兴证全球基金多元资产配置部在FOF方面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国内权益投资部分,团队更有信心在业绩比较基准中证A500指数的基础上做出收益增厚。
“一方面,基于公司的主动权益投研观点支持,我们会在市值、成长、价值等方面适当做些风格暴露,利用指数化工具来表达我们对于市场因子的观点;另一方面,ETF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定价失真的情况,我们会积极把握这样的套利机会;此外,我们还会参与一些网下IPO、定增以及大宗交易的机会,为组合积累更多的超额收益。”刘水清表示。
在海外权益投资部分,刘水清坦言,由于海外市场的机构化程度较高,相比指数难以做出更稳定的超额收益,团队在这方面的主动管理操作会相对较少,主要是通过基础跟踪,抓住一些因QDII投资额度限制导致的折溢价套利机会。另外,固收部分首先需要满足流动性需求,其次长期保持适当的久期状态,从而发挥更加稳健的收益特征。
刘水清认为,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基金产品,ETF本身更偏工具属性,因此,团队在挑选投资标的时会更加注重ETF产品背后指数管理团队的能力,重点关注跟踪误差、流动性、费率等定量指标。
“在大部分时间内,规模较大且流动性较好的ETF产品是我们主要的战略配置标的,便于我们达成跟踪业绩比较基准的目标。但当市场波动较大且出现明显套利机会时,我们也会置换部分仓位参与短期交易。”刘水清表示。
从选品到多元资产配置
ETF-FOF并不是公募行业的新产物。此前,这类产品大多以行业轮动策略为主,但显然,优秀的行业轮动操盘能力是极为稀缺的。
在目前市面上各类型ETF足够丰富的前提下,兴证全球基金多元资产配置部更希望立足于多元资产配置的理念,让ETF-FOF策略重新焕发生机。
一路走来,兴证全球基金多元资产配置部已经积累了五年以上的FOF投资管理经验。刘潇感慨道,虽然团队已经用业绩证明了FOF这一品类能够发挥出专业价值,但由于FOF诞生时间较短,目前仍然处在市场建立认知的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检验。当真正长期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后,FOF这一品类才会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我们团队坚持的正确道路,就是在业绩比较基准之上,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选择基金产品的解决方案。”刘潇介绍,团队最开始是从选择具体的投资品种一点一点做起来的,以前更多局限在单一或者几类资产当中,后来逐步实现了从选品到多元资产配置的跨越,在配置系列产品中不断纳入更多的业绩比较基准,力争通过多元资产配置,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长期持有体验。
在刘潇看来,FOF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就是提供多元资产配置的解决方案。如何在多元资产配置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正是兴证全球基金多元资产配置部未来努力的方向。刘潇表示,未来团队将进一步拓宽投资的资产类别,基于成熟的方案制定,循序渐进地将更多资产类别纳入到组合,并且始终在业绩比较基准的基础上,力争做好跟踪与收益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