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强调要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并针对细分行业和企业成长阶段特点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信贷作为畅通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的“金融活水”,其效能提升关乎大局。然而,银行信贷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景象,一面是中小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另一面是传统信贷“流程冗长、材料繁琐”的效率瓶颈。银行自身也困于风控成本高企与信用贷款供给不足的两难境地。对于金融业来说,数字化技术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在此背景下,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重构信贷全流程,成为金融机构落实政策、服务实体的关键工具。以孵化自中国平安的金融壹账通为例,其打造的数字化信贷解决方案,是一套覆盖“全客户、全产品”的端到端体系,通过AI、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现主动风险管理、智能决策与精准管控,最终助力银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风控能力。
其中,针对信贷业务中“报告撰写耗时长”、“管控依赖人工”的核心痛点,金融壹账通推出了大模型智能尽调方案。该方案依托“智能报告助手”与“智能审核助手”双协同模式。撰写前,系统能按产品、行业智能匹配模板;撰写中,大模型按模板要求进行数据补全并输出分析建议;审核阶段,则可对超过100种尽调材料进行完整性、有效性及合规性自动校验。这一应用将信贷调查报告的自动化生成占比提升至80%,撰写质量提升70%,解决了传统尽调“耗时长、依赖人工经验”的痛点。
在效率提升上,其AI抵贷方案通过智能尽职调查、风险管理及运营任务自动化,将客户经理产能提升约6倍,并把贷款审批时间缩短至约1天,直接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急”的诉求。
在风险控制上,智能视觉反欺诈产品已应用于知名汽车金融公司,使其零售贷款面审业务自动审批通过率超过70%,在累计放款超10亿元的同时,成功拦截信贷欺诈金额超过70万元,实现了效率与风控的平衡。
在国际化验证上,其为某国际知名银行打造的全线上化小微信贷系统,实现了从客户触达到放款的全流程闭环,自动化审批将人工处理时间缩短了70%以上,成为该行业务的新增长引擎。此套智能信贷解决方案输出至境外市场后,复现了国内效果:贷款处理效率提升60%以上,AI驱动风控能力提高50%。
有业内分析指出,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数字化信贷的未来方向已逐渐清晰:需进一步向“产业场景深度融合”演进,对接产业链数据实现更精准的信贷支持;向“大模型深度决策赋能”升级,从流程自动化转向策略生成;向“跨机构数据协同”突破,破解信息孤岛以提升风控精度。唯有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持续协同,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深化技术应用,才能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灌溉新型工业化及实体经济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