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为基本特征的智慧教育正成为全球潮流,中国的智慧教育实践则处于领先。
近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及6个一类中心(UNESCO Category 1 Institutes)、1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UNESCO Chairs),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等5个国际教育机构,来自24个国家的32位国际大学协会(IAU)成员代表,以及14位国际学术期刊主编,众多国外教育专家等国际嘉宾参会,展示了一幅全球智慧教育典型经验全景图。
中国的智慧教育实践,给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破解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短板提供了样板,给基础设施搭建完成的国家和地区或将面临的协同治理问题提供了经验,全球智慧教育市场的发展,给教育出海创造了机会。
实施包容性教育
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已认识到发展智慧教育的重要性,但数字教育基础设施不足和不均拖累了发展。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际电信联盟在2021年发布的报告、也是最近一次发布的报告指出,西非和中非地区的最贫困人口几乎无人可以在家中上网;东非和南非的最贫困家庭中,有大约3%的儿童可以在家上网,而最富裕家庭的比例则为40%。
波士顿咨询公司2022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学生数字技能最薄弱的20个国家中有12个为非洲国家。非洲学生在数字技能差距指数上的得分介于1.8分至5分之间,低于全球学生6分的平均水平,仅有11%的非洲高等教育毕业生接受过正规的数字技能培训。
在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刚果民主共和国高等教育与大学部部长玛丽·泰蕾斯·松博·阿亚内指出,知识从未如此触手可及,但获取差距仍然存在,智慧教育必须惠及所有人才能真正有价值。
她表示,全球智慧教育必须依靠普遍接入、道德责任与积极合作三项基本承诺。她呼吁各国共建包容性数字教育中心,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
赞比亚教育部部长道格拉斯·蒙萨卡·西亚卡利马表示,数字教育已成为21世纪基本权利,但数字鸿沟仍存在,尤其在内陆国家。
他提出,数字教育应聚焦三个方面:提供终身学习技能与平台;通过同伴交流、创意培训和气候行动推动创新学习;提升教育包容性,支持残障学习者和教师。
在湖南省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与特教课堂进行了深度融合,比如,启聪部教师运用增强现实游戏手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让视觉在听障学生的感知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代偿作用,教学辅助工具将手语动画与文字结合,让孩子们的学习和交流更加顺畅。
在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再次提到这个案例。“我认为人工智能让我们的特殊教育真正变成了不特殊。”他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策与终身学习系统司教育政策处处长张光哲提到,全球仍面临2.72亿儿童失学等系统性教育危机。科技需服务于教育公平,政策制定应基于实证数据。
构建互操作性系统
发展智慧教育已取得共识,一些国家和地区走在了全球前列。
阿联酋政府每年拨出大量联邦预算用于发展教育,2020年教育预算达到104亿迪拉姆,占联邦总预算的14.8%,其中的大部分资金都用于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2023年,根据第三方网络速度测试公司的报告,阿联酋拥有全球最快的5G网络。
因此,阿联酋提出打造阿拉伯世界数字教育枢纽,将智慧教育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比如,2020年启动的数字学校项目,旨在为阿拉伯和世界其他地区不易接受正规教育的学生提供经过认证的在线教育,特别是难民营和边缘化社区的年轻人,计划到2026年学生人数达到100万人。
2019年,日本启动“GIGA学校”计划,旨在解决信息通信设施接入方面的区域不平等问题,提出到2023年实现全国中小学校高速互联网全覆盖,并为每位学生提供一台可使用五年的数字终端设备。由于疫情出现,日本中央政府迅速制定补充预算,将每生一机的目标提前至2020年底完成。
韩国拟于2025年逐步引入人工智能数字教材,并于2028年前实现全面覆盖。此类教材依托AI技术,可实现内容定制化、实时数据采集、反馈生成及学习体验的动态调适。截至2025年2月,全国约3870所中小学(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遴选纳入该教材的课程实施体系。
可见,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快速实现了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搭建,但随即出现了资源匮乏之外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资源协同问题。
在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2024/5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引领教育技术发展东亚区域版》。该报告指出,东亚教育系统的变革速度远超常规演进周期,导致连贯性战略规划窗口期被严重压缩。系统间互操作性缺失、重复建设、监测机制薄弱及潜在冗余成本等风险亦随之凸显。
构建互操作性系统是实现政策连贯性的关键路径。中国将32个省级智慧教育平台整合为统一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施分学段分类别管理。省级教育部门可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需求增设特色平台。该经验被写进报告。
在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全球智慧教育合作联盟(Global Smart Education Network, GSENet)发布《2025全球智慧教育合作联盟宣言》,其中呼吁:“我们将通过加强利益相关方参与、推广国际认可的技术标准和提升系统互操作性,进一步拓展全球合作。”
全球智慧教育蓝海市场
蓬勃发展的全球智慧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在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塞内加尔国民教育部部长穆斯塔法·吉拉西强调,数字化转型既关乎技术,也关乎文化传承与社会包容,教育需深植社区并与世界连接。他呼吁国际社会与私营部门合作,唯有内容、合作与链接方能实现教育变革。
智慧教育出海,正在经历赛道更迭。中国公司的智能教育大屏已经走进了全球数百万间教室,尤其是疫情期间增长迅猛,已占据美国、英国等国最大的市场份额。
2024年,美国公立中小学校的教育经费政策出现落地梗阻,英国等欧洲国家遭遇经济下滑,全球智能教育大屏市场因此遭遇增长中断。业内人士介绍,明年以后美欧的智能教育大屏市场料将回暖。
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教育”出海则迎来增长契机。近日,中科院孵化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中科闻歌与香港创奇思(Cherrypick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搭建了人工智能产品出海平台,同时发布了雅意AI-Scientist科研智能体平台。
在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网龙副董事长梁念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网龙与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联合开发的AI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平台将为泰国青年提供电动汽车相关的职业培训课程。
“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数字化需求很大,但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更大。他们的财政能力有限,无力从国外大规模引进教师和教育服务,这种情况下,引进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有效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支持,” 梁念坚说,“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出海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本地化,适配当地的习惯和需求。”
教育部等九部门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际化,合作共建数字课程、数字实训基地与虚拟实验室,推进人才国际化联合培养,加强开放科学和技术合作。建好数字教育海外学习中心,重点支持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数字技术能力培训。
这将是中国智慧教育出海的重要突破口。《国际STEM教育杂志》文章介绍,以阿拉伯世界为例,各国普遍缺乏不同层次的数字人才,海湾地区青年对STEM职业缺乏兴趣,相关领域入学率持续低迷。而当地又缺乏有实力的新兴技术企业,难以形成孕育创新的科技土壤。
在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亚洲e大学创始总裁、集团董事总经理艾哈迈德·安萨里指出,当前知识更新速度呈现指数级加速。教育不能仅关注学位授予,更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以应对未来挑战。教育要主动适应智能时代变革,为学习者提供持续更新知识与技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