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霍星羽)当地时间8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声,称美联储对降息持开放态度,市场解读为“放鸽”,美股、美债大涨,美元应声下跌。专家表示,这一表态对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形成正面影响,大宗商品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8月25日,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释放鸽派信号。该讲话加强市场降息预期,交易员对9月降息的押注已升至87.2%,对年底前再降息两次的预期也同步回升。
国际定价的大宗商品反应积极:8月25日,沪铜主力合约价格上涨,收盘价为79690元/吨,吨价逼近8万元关口;沪金、沪银主力合约价格均录得上涨。国际市场上,纽约铜主力合约价格继续上涨。
顾冯达表示,近期我国金融市场呈现典型的“周期雄起”特征,大宗商品等顺周期性资产价格出现反弹。一方面,“反内卷”政策及其后续配套政策有望解决大宗商品产业链存在的终端消费乏力、结构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萎缩等问题。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7月1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顾冯达认为,在稳经济、扩内需的战略框架下,产业政策积极鼓励“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绿色低碳等举措,系统性提升重点产业链的景气度。
另一方面,当前大宗商品市场正处于全球供需格局重塑的阶段。在全球地缘经贸因素扰动、大国博弈、供应链重塑下的背景下,大宗原材料有望迎来定价重估,几种有色金属的金融属性逐步强化,2025年大宗商品或维持高位波动。
顾冯达表示,其中,铜是工业金属的“风向标”。在供给偏紧、地缘政治扰动、市场情绪高涨多种因素的共振下,2025年以来铜价在高位震荡。同时,人工智能算力基建、电动交通工具、充电桩网络、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用铜需求存在增长潜力。
展望9月,顾冯达预计沪铜价格运行区间为78000元/吨至83000元/吨,整体维持偏强震荡格局,价格韧性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