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近期出现了良性发展的趋势。
继印度重启对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后,有消息显示印度拟放宽对中国公民的商务签证限制,以改善两国经贸互动。第一财经此前曾报道,中国公民赴印签证均门槛较高,材料多且审批严苛。
据新华社报道,中印外长8月18日会谈达成了10项成果,其中包括:“双方同意尽早恢复中国内地和印度直航航班,同时修订两国民航运输协定。双方同意为两国从事旅游、商务、媒体等活动的人员双向来往提供签证便利。”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林民旺研究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印度对华发放签证的问题,在美印贸易纷争的背景下,受到了印度国内氛围的影响。而中国在此问题上一直态度积极,为印度旅客赴华提供便利,相向而行。
商务签证
2023年,随着世界重新开放,很多与印度有业务往来的中国人突然发现,印度签证的难度相比疫情前陡然提升。第一财经在2023年就报道过,一位跑过几十个国家的老外贸人感叹:印度商务签证是他这辈子申办过最复杂的签证,“终生难忘”。
在2024年,这一窘境并没有太多的好转。印度仅对与“生产挂钩激励计划”相关的商务签证预计便利化处理,以推动相关项目顺利发展。“生产挂钩激励计划”于2020年推出,通过产业政策和专项资金扶持,推动电信、汽车、光伏产品、无人机、半导体、家电等14个领域的制造业企业扩大在印度国内的生产规模。
受到签证限制影响,很多在印度开展业务的中方高管无法获得印度签证赴印就任,只能留在国内远程处理印度业务。与印度合作伙伴的商务会谈,如果确需线下进行,只能把他们请到国内,或者在双方便利的第三国举行,影响到了中印双方企业的运营和业务拓展,不利于中印经贸合作的正常进行。
印度官员向媒体透露,放宽签证的目的在于支持在印度运营的中企,以及与印企建立合作关系的中企,预计大多数商务签证申请流程将按标准程序审理。而中方企业认为,此举若最终落地,将有利于企业加深对印度市场的了解和参与。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印度在7月24日起,恢复接受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申请,但手续较为复杂,包括无犯罪证明等公证材料,以及10万元的存款证明。
中印经贸往来
除了签证问题外,中印双方还就中国内地和印度恢复直航航班达成共识。自2020年以来,中国内地同印度间客运直航中断,至今尚未恢复。即便拿到签证,往来中印之间的旅客需要途经如新加坡或迪拜这样的第三地,耗时耗力。
在2020年之前,中印两国多家航空公司曾常态化运营上海、广州与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等城市间的直飞航线。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6月13日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恢复中印直航有利于保障双方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中国驻印度大使徐洪才日前透露:“目前,中印两国政府部门、各主要航空公司已经为有关复航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希望两国直航早日开通”。
签证和直航的恢复,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中印经贸的发展。此前中印经贸往来已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中国多年保持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根据中方统计,2024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为1384.78亿美元,同比增长1.7%。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中印经贸的发展依然拥有很大的潜力。
中印产业结构互补,印度在信息软件、生物制药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国在电子制造、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较快。例如,中国是印度电子制造零部件的最大来源市场,据行业估算,中国产品占行业所用零部件的50%-65%,高度依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以确保成功。
当前印度在经贸问题上遭遇多层挑战。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底宣布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关税,8月又威胁将从当月27日起对印度额外征收25%的次级关税,以“惩罚”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印美尚未在贸易谈判中就农产品及进口俄罗斯石油问题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