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5 23:41:20 股吧网页版
新华全媒头条|勇立潮头再出发——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来源:新华社 作者:周科 陈宇轩

  新华社深圳8月25日电题:勇立潮头再出发——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周科、陈宇轩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将迎来建立45周年。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半小时落户”的深圳效率,再到“日均数百项专利”的深圳质量,这座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45年来始终勇立潮头。

  2020年10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5年来,深圳牢记嘱托,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改革开放再深化、发展能级再跃升、民生福祉再增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继续先行示范、谱写新篇。

  改革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

  南海之滨,风劲潮涌。

  深圳湾云帆高张,远处一艘艘巨轮“犁”开深蓝色的航道,与岸边摩天楼宇闪烁的霓虹交相辉映,勾勒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蓬勃脉动。

  翻开深圳这5年的“成绩单”,一个个数据引人注目。

  2020年至2024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站上3.68万亿元新台阶,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高达18.4亿元。这是一个由县域大小面积创造出来的省级经济体量。

  与此同时,万元GDP能耗、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和1/8。这是单位能耗和经济增长走出的两条“背道而驰”的曲线。

  今年上半年,深圳再次交出一份“难中有为、干中有成、稳中有进”的答卷——地区生产总值18322.26亿元,同比增长5.1%,在一线城市中表现亮眼。

  “深圳在土地空间小、经济体量大的基础上实现高增长,改革是最根本、最强大的动力源泉。”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说。

  从“杀出一条血路”到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深圳始终处于破解中国发展道路上难题与挑战的第一线。

  这5年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聚焦深圳产业实际将新兴领域立法作为立法工作的“重头戏”,先后出台一批首创性、引领性法规,厚植新质生产力法治沃土。

  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一件件针对新兴领域出台的地方法规,为产业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法治动能。

  专注于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发,深圳微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一度面临技术路径不确定性强,电极、芯片采用全新设计方法引来争议等困扰。“在深圳科创领域容错政策之下,我们获得社会各方面资源的支持,推动超柔性薄膜电极等成果迈向产业化。”微灵医疗创始人李骁健说。

  改革是“手术刀”,创新是“强引擎”。以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圳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重点领域突破,在关键环节发力,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创新生态勃发。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全市经营主体达450.8万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专精特新企业1.1万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5家。

  经济动能凸显。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9年的1.01万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1.56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37.7%提升到42.3%;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面对资源要素约束更紧、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深圳的改革直指深水区。

  从推出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到建立全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从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到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近5年来,深圳立足一域、观照全局,更好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累计3批48条典型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

  “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新时代的深圳改革,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深圳加速汇聚新动能新优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开放引领打造共赢新格局

  “这里政策环境好,我是来圆创业梦的。”今年5月,史渊源在深圳创立了深港细胞谷(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旨在利用深港两地科研、产业、政策等优势,推动细胞治疗快速实现临床转化和产业落地。

  从香港来到深圳前海,史渊源只是众多海外创业者中的一个代表。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5年来,深圳着力破解制约要素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港澳及国际创新主体在深圳建设创新平台,从跨境商事法律衔接、金融开放创新、职业资格互认等方面着手,推出大量首创性、引领性的开放举措,向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迈进。

  沿着深圳河的流向,深圳形成“东有河套、中有蛇口、西有前海”的开放格局。

  汇聚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447家科技企业、1.5万余名科研人才……5年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拾级而上。

  “在香港进行理论模拟,在河套搭建设备平台,在大湾区范围整合技术、市场、产业资源,‘湾区联动’逐步成型。”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院长陈福荣说。

  开放的进程,总在关键时刻标定前行的方位。

  2015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2021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为前海更上层楼擘画崭新前景。

  2023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出台,河套建设按下“加速键”。

  依托前海、河套、蛇口等重大平台,深圳紧扣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推动粤港澳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2024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同比增长8.6%,进出口总额超7000亿元、增长42.4%;蛇口自贸片区海关备案企业数量突破1.1万家,外贸进出口总值由2015年的712亿元升至2024年的5379.8亿元,年均增长超25%。

  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天地宽。深圳的开放之路,依托港澳,也链接全球。

  “一出来就搞定了,这对我们刚到深圳的外国人帮助很大。”墨西哥籍旅客李奥纳多,刚落地深圳便在深圳机场综合服务中心顺利地绑定微信外卡。

  今年上半年,外籍人员在深圳非现金支付交易超8587万笔,金额超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5%;深圳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27632.8亿元,同比增长24.3%。

  支付小窗口,开放大文章。

  支持外商投资生物医药领域、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保护、首创“科汇通”试点……除了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深圳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持续推进。

  “在深圳注册企业,一个小时就能办完全部手续;跨境资金流动,当天就能到账;法律纠纷解决,可以选择适用香港法律。”深圳市委常委、前海管理局局长王守睿说。

  过去5年,深圳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3万家,约占全国的14.6%,实际利用外资约400亿美元。

  “这里是中国的‘硅谷’,优势得天独厚,我们会继续加大在深圳投资。”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说。

  “引进来”蹄疾步稳,“走出去”稳步推进。据深圳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深圳累计实现进出口2.17万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9.9%。自1993年以来,深圳的出口规模已连续32年居全国第一。

  “深圳始终站在最前沿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引领打造共赢新格局。”深圳市市长覃伟中表示,深圳将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以更大力度扩大制度型开放。

  民生为本书写幸福新答卷

  “从申请到落户只用了3天,孩子上学问题一并解决,这里给了我实实在在的归属感。”来自江西的电工张永亮通过“秒批”入户政策全家落户深圳,女儿顺利入读家门口的公办学校。

  这样的案例已成为常态。自2020年“百万学位攻坚战”实施以来,深圳新增基础教育学位82.5万个,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

  “来了就是深圳人”。在民生服务领域,深圳聚焦“民生七有”目标,在公共服务供给、城市治理、可持续发展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2024年,全市九大类民生支出3156.7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67.2%,近七成投入民生,教育、医疗、养老等短板在加长。

  医疗方面,建成社区健康服务机构970家,形成“15分钟社康圈”,新增全科医师超过500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就业方面, 2024年全市就业登记人数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0.75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异地务工人员参保规模超980万人。

  “一老一小”方面,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2099个,超90万人次老年人接受服务;累计建成提供托育服务机构1987家,提供托位超8.5万个,千人托位数达到5.38个。

  住房方面,过去5年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超过60万套(间);创新开展“深梦扬帆”等公益行动,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超过1万套短期居住房源,累计服务近2万名毕业生。

  深圳市常务副市长陶永欣说,在财政压力加大、政府过紧日子的情况下,深圳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办好群众身边大小事。

  如今的深圳,正努力破解超大城市发展的世界性难题,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不只是公共服务,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深圳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为市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深圳市民刘先生因改名字需要更换多个证件。在“@深圳—民意速办”平台提交诉求后,他很快拿到了新证件,“放在以前,我得挨个部门办理手续”。

  2022年上线的“@深圳—民意速办”平台,将原有537个受理渠道大幅压减和整合,统一归口管理、集中处理,24小时在线响应。

  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周剑明说,该平台注册用户数已超2000万,日均处理诉求约4万件。

  同时,深圳还建成全域覆盖、市区协同的数字孪生底座——全市域统一时空信息平台,6800多栋既有公共建筑完成精细化建模。

  民生的温度,可感可及;绿色的旋律,奏响新章。

  截至2024年底,深圳PM2.5浓度降至17.3微克/立方米,河流优良水体占比超八成,全市公园数量超130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75平方米;全市各类图书馆(室)、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超1800家。

  “深圳的先行示范,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更要体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与自然、城市与社会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表示,深圳将牢记嘱托,聚焦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深圳力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