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奋斗最后一周,加油!”周一的早上,保险代理人王明(化名)发了一条朋友圈。他的一天从清晨开始,奔波于客户拜访和咨询之间,语调急切却充满干劲。
和他一样,成千上万的保险从业者正经历同一个“冲刺周期”。他们一边积极拜访和接待客户,一边在朋友圈中更新最新的市场情况,而“最后一周”“即将涨价”成了他们宣传的高频词。
7月底,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新研究值为1.99%,触发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与此同时,多家保险公司明确,将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2025年8月31日24时起,不再接受超过预定利率最高值的保险产品投保申请。
除却保险代理人,保险机构和保险销售平台的产品负责人、IT部门的员工也同样忙到飞起。他们的忙碌,都有一个一致的目标:为产品顺利切换做准备。
如今,距离预定利率产品的切换时刻仅剩不到一周的时间,保险机构和保险销售平台在产品储备方面准备得如何了?产品切换后将重点推送哪些产品?
旧产品停售:险企、中介都在忙
“马上就要迈入预定利率2.0%时代,8月末完成新老产品切换,全线产品都要涨价。”
“保险预定利率也跟随市场存款利率下调,保险产品又要涨价了。”
进入8月,保险代理人的朋友圈和社交平台,主流信息都是预告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他们也开始为利率切换作最后的冲刺。
产品利率下调的消息出来后,王明就忙着联系客户,给客户介绍产品切换前后保费和收益的不同。“我现在每天都在约见客户,产品切换后就要涨价了。”最近的王明十分忙碌,7月底开始,他就在为即将到来的产品切换做客户服务和接待,虽然没有明确计算过最近的出单量,但王明感觉最近单子多了一些,也更容易出单。
“最近行业经常能见到大单,千万元保费的大单也不少。”王明谈到最近同业的出单,话语中带着羡慕,在其看来,行业频出大单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很多客户也没有太多的投资渠道,保险的收益还是略高于其他一些金融产品。
与代理人紧锣密鼓地拜访客户不同,保险销售平台的产品切换则更多地体现在消息提醒上。
在蚂蚁保、微保、水滴保等保险销售平台上,点开就可以看到8月31日产品下架的通知。
以“水滴保之家”小程序为例,预计会有上百款产品将在8月31日前下架,其中包括“福星”系列、“财星”系列、“守护”系列、“无忧”系列等,涉及重疾险、失能险、意外险、定期寿险、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和分红险在内的多种保险产品将经历重要调整。
水滴保方面对保通社表示,面对预定利率的调整,水滴保正积极沟通保险公司调整产品策略,做好新旧产品切换、客户服务等各项工作,全力推进新旧产品的衔接计划,确保在售产品合规,并为新产品上线作准备,以确保平稳过渡。此外,也将制定专项服务预案,针对下架产品和投保疑问为用户提供清晰、及时的咨询与解答,保障用户权益,提供更好服务体验。
在代理人和保险中介平台忙碌之时,保险机构的相关部门也同样忙得飞起。有保险机构内部人士表示,公司产品部门和IT部门员工基本都忙得不可开交,开发并逐步上市符合相关预定利率要求的保险产品。“行业大范围的停售和产品切换也不是第一次了,大家其实都有一些经验了。”有业内人士在跟保通社交流时表示,经验是有的,但是全员加班肯定也是跑不了的。
新产品上线:利率切换后分红险依旧是主流
保通社注意到,在一些保险机构和销售人员卖力销售老产品的同时,一些险企则选择主动出击,早早推出新产品以低利率环境。
比如,同方全球人寿、中意人寿等多家合资寿险公司此前已推出预定利率为1.5%的分红型寿险产品,主动应对低利率市场环境下的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表示,现有预定利率产品将于8月31日起全面停售,这一举措标志着长期占据市场主流的预定利率2.5%产品即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在当前持续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储蓄型保险的独特优势愈发凸显。
从业内对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来看,分红险依然会是利率切换后的主流产品。
慧择保险经纪保险产品总监叶鹏程对保通社表示,低利率环境下固收产品不可持续,保险行业向分红险转型是必然。一方面,监管机制的设置让分红险具有更多的优势,比如红利来源于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和预定利率的差额,保险公司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另一方面,从定价角度来看,分红险具有必然性逻辑,例如传统险预定利率2.5%,保险公司给到客户的收益率无法突破2.5%,分红险预定利率2.0%,按目前市场上最高红利演示利差水平不超过(4.5%-预定利率)*70%,加上预定利率2.0%后演示利率最高大约也就是3.75%,从专业角度计算,分红的收益预期更有优势,能更好地穿越周期且分享获取更好的收益回报。
“预定利率调整后,分红险保底收益仅比传统险低0.25个百分点,且拥有浮动收益设计,对客户的相对吸引力更高,预计新单业务结构加速转向分红险,而分红险占比提升将进一步缓解险企刚性成本压力。”东吴证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