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协公开信息显示,截至8月25日,8月以来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为996只,与7月同期相差不多,明显高于6月同期的894只和5月同期的616只
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百亿级私募数量超90家,其中有10余家为今年以来的“新面孔”。与此同时,8月以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备案数量近1000只,部分头部量化私募单一渠道新发规模超40亿元。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基金净值震荡上涨无疑是资金入市的重要催化剂。
不过,过去几年A股的跌宕起伏,让投资者存有一丝疑虑:周期往复的市场,这次会不一样吗?
私募行业持续回暖
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百亿级私募数量已达90家。其中,量化私募机构44家,主观私募机构39家,混合策略私募机构6家,另有1家未明确分类。
具体来看,7月以来有3家私募新晋或重返百亿梯队,分别为久期投资、千衍私募和上海波克私募。拉长时间期限来看,今年以来已有蒙玺投资、睿量私募、君之健投资、珠海宽德等10余家私募新进百亿梯队。
百亿级私募扩容的背后,是发行市场的回暖。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公开信息显示,截至8月25日,8月以来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为996只,与7月同期相差不多,明显高于6月同期的894只和5月同期的616只。
在资金流入的背景下,私募“封盘”现象也重现。8月19日,某私募发布公告称,近期公司旗下个别产品规模增长过快,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公司旗下某个私募投资基金无限期暂停申购,赎回不受影响。
此外,今年以来已有幂数资产、龙旗科技、衍复投资、睿郡资产等多家私募发布旗下产品限购公告,限购理由主要是保障持有人利益、适度控制规模等。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透露,今年以来私募发行市场显著回暖,尤其是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备受青睐。一方面,在科技创新政策和产业升级预期的双重驱动下,A股市场呈现稳步回暖态势,带动基金净值向上,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在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过程中,居民财产配置中理财产品收益较低,重新配置需求升温。
量化策略表现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以来的私募发行市场中,量化策略表现亮眼。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7月共有676家私募备案了新产品。其中,备案产品数量超10只的私募有13家,百亿级量化私募占据11席,前10名更是被量化管理人包揽。
“上海一家量化私募今年以来单一渠道便募集了40多亿元,渠道合计募集规模可能接近百亿元。这是头部量化私募年内发行情况的缩影。”沪上一位头部量化私募合伙人透露,今年以来多家量化私募单个新发产品的募集规模超2亿元,量化多头策略产品较受青睐。
北京一位私募人士坦言,今年以来一些主观私募业绩显著修复,但不少客户选择赎回主观策略产品,转而购买量化基金,因此在市场反弹的背景下,量化私募规模有所扩张。
据悉,量化私募受到资金青睐,缘于其获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渠道人士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8月15日,今年以来几乎所有百亿级量化私募均实现了正超额收益,且普遍在10%以上。
“一方面,在程序化交易规范明确的背景下,资金对于量化策略的担忧显著减弱;另一方面,部分知名主观私募由于在高位募集资金,相关产品净值处于1元以下,而量化策略近几年并未出现净值调整长时间未修复的情况,且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亮眼,因此资金不断买入量化策略产品。”一位私募研究员说。
该贪婪还是该恐惧?
经过前期上涨,私募基金的亮眼业绩能否持续?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私募如何看待后市?
“短期来看,量化策略调整或震荡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多位业内人士提醒。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渠道获取的业绩数据显示,8月10日至15日,小微盘股有所调整,同期多家头部量化私募出现负超额收益。其中,3家百亿级量化私募旗下中证1000指数增强产品的超额收益回撤超2%。
“年初量化策略业绩亮眼,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去年策略拥挤度显著改善;二是市场成交活跃,尤其是小微盘股表现活跃。不过,如今这两个因素均发生了一定变化,因此量化策略的超额收益短期大概率会随之出现一定波动。”深圳一位量化私募人士坦言。
不过该人士认为,当前市场成交量维持在万亿元以上,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陆续进场,在此环境下,量化策略尚未构成拥挤问题,后续超额收益表现或许没有之前那么有锐度,但仍具备竞争优势。
记者采访获悉,今年多家量化大机构在策略迭代和优化方面持续发力,为超额收益的亮眼表现保驾护航。
一家私募透露,公司通过多市场、多品种、全频段的跨维度布局,利用低延迟策略和系统优势捕捉市场微结构,形成多层次、互补性的超额收益来源,增强了投资组合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与此同时,团队始终坚持技术导向,发力AI深化算法与模型的迭代升级,提升策略的自适应性与稳健性。
另一家私募也表示,随着公司规模的稳定增长,将更多投入到策略迭代、基础设施升级以及团队建设和发展上,保障策略的可持续性。
另外,在多家头部主观私募看来,中国优质资产尚未达到高估阶段,无论是结构性行情的演绎,还是基金业绩的向上,都具备支撑因素。
和谐汇一基金经理梁爽分析称,从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消费电子、有色、制造等板块均具备基本面支撑,尽管前期已有一定涨幅,但整体估值仍在合理区间。而且在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可配置资产稀缺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将成为居民财富增值的重要渠道,增量资金值得期待。
“当然,市场短期涨幅较大,或酝酿着调整风险,但具备业绩支撑的投资品种能够穿越短期波动,当下并非需要恐惧的时刻。”梁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