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26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在会上表示,我国已建成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为世界能源转型作出中国贡献。
“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行业科技创新跑出了“加速度”,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万劲松表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科技创新的成就。
第一,能源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重大能源工程为依托,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在新能源发电、百万千瓦级水电、先进核电、重型燃气轮机、智能电网、深地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特厚煤层智能综合开采等领域都取得了新突破。白鹤滩水电站、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深海一号”大气田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产,为保障能源安全、支撑能源转型注入了创新驱动力。
第二,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国家能源局积极探索“揭榜挂帅”“赛马争先”等方式,加快“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动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持续完善容错免责等配套机制,让实验室里的“样机”真正转化为市场化“产品”,已经认证四批次共236项首台套项目,其中有些不仅是中国首台套,也是世界首台套。我国已建成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中国优质的新能源产品惠及全球,为世界能源转型作出了中国贡献。
第三,能源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十四五”期间,国家能源局统筹谋划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创新生态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了近30倍,相当于给新型电力系统配上了“巨型充电宝”。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产能超过全球的一半。同时,人工智能也在深度赋能能源领域,成为能源技术革命的“新引擎”,在新能源发电、电网巡检作业、油气新资源发现等领域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展现出了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