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东方证券主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战略支持的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
本次论坛以“智启新程,共筑未来”为主题。在绿色转型的未来之路上,从原料供应、产品设计与营销到废料回收与利用,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论坛“构筑消费绿色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圆桌会议中,多位嘉宾一同探讨链主企业在“三链”绿色转型中的探索之道与核心挑战。
“作为一家品牌公司,我们80%的碳排放量来源于供应商,”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高级总监吴亮指出,“我们做全价值链管理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和供应商一起来合作。”
阿迪达斯作为品牌轻资产运营商,自身不拥有工厂,由此带来的“排放责任与管控权限错位”的困境,迫使品牌必须突破传统甲乙方关系,让供应商不仅是生产伙伴,更是减碳战役中的命运共同体。
在具体实践上,阿迪达斯从原料入手,利用再生聚酯纤维取代传统的棉材质,相较于棉制品,再生聚酯纤维可大大减少了水资源消耗、化学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微塑料释放。
“阿迪达斯实现了99%的聚酯纤维都是可再生的聚酯纤维。”吴亮介绍道,“此外,我们还在中国推动了很多合作伙伴的节能减排工作,包括废弃煤作为主要的燃料,鼓励它们用更好的清洁能源。”早在两年前,阿迪达斯在《2023年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自2022年,阿迪达斯禁止供应商新增燃煤设备,2023年完成48台燃煤锅炉改造(使用生物质/天然气),6家供应商完全弃煤。预计2025年全面淘汰燃煤锅炉,减碳29.7万吨。如果阿迪达斯想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必须让我们的供应商和我们携手并进才可以。”
更进一步的是,如何让环保切实进入消费环节?“能够让消费者毫无负担的选择我们的环保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对此,吴亮直言,这意味着必须跨越三重障碍:消除成本溢价、超越传统产品性能、将环保行为自然嵌入消费场景。“我们希望能够消费者在选择阿迪达斯的时候本身就选择了一个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
以阿迪达斯的门店运作为例,去年推出了一个环保袋的项目:将阿迪达斯消费者退货或者是不太达标的服装用物理的方式打碎,织成布,做成环保袋,这个原先只是在员工内部试水的项目却广受消费者欢迎,现在它已经成为阿迪达斯会员用积分兑换的一个常态化的产品。
“从尝试这件事情到今天,阿迪达斯一共重新使用了六万吨的废旧的衣服,这些衣服本来可能作为能源的焚烧,产生更大的环境污染。”吴亮感慨道,“当然新鲜的技术、炫酷的技术,AI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好的改变,但是我们也不要忽视日常的一些运作。在我们日常运作当中,扎扎实实的把这个可持续变成业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