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6 22:08:50 股吧网页版
国务院划重点:十年时间,全面AI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刘晓洁 吕倩 刘佳

  2024年被认为是AI应用落地的元年,AI开始在日常生活、智能终端落地,2025年则被行业认为是智能体(Agent)元年,AI从“听令行事”到能“主动服务”了,行业相关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

  8月26日,智能体也开始写入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表示,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十年后,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在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演进的关键时期,国务院这一《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打造智能经济、智能社会的强力支持。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认为,通过顶层设计与市场机制融合,可以激活多元主体创新活力,推动我国从‘AI应用大国’向‘AI创新强国’跨越。

  “人工智能+”六大领域

  《意见》提到,支持智能体广泛应用、发展“智能体即服务”等,并将AI落地分为三步走。

  第一个节点是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五年后,也就是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要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十年后,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郭涛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关键期,国务院发布《意见》具有多重核心战略价值,一方面创建创新驱动新范式,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核心动能,其次面对全球AI赛道布局竞赛,强化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打造完整创新生态。

  在十年时间里,如何全面进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从前沿的量子科技、脑机接口,到贴近民生的教育和医疗,《意见》提出AI要覆盖各行各业。具体则划出了六大重点行动领域,包括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以及全球合作。

  在科学技术方面,《意见》具体指出,要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进程,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自大模型出现后,AIforScience(AI4S)也一直是科研机构突破的重点,行业一直认为,AI有望加速前沿科技的攻坚和突破。

  在产业发展方面,AI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应用是重点。文件中提到,要增强工业系统的智能感知与决策执行能力,推广人工智能驱动的生产工艺优化方法。此外,要加快人工智能驱动的育种体系创新,支持种植、养殖等农业领域智能应用,硬件方面,也要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在消费提质方面,《意见》提到了发展提效型、陪伴型等智能原生应用,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拓展体验消费、个性消费、认知和情感消费等服务消费新场景。

  智能终端也是《意见》提到的关键词。“万物智联”,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加快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

  民生福祉方面主要涉及教育、医疗和文化。《意见》提到支持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提高创新创业和再就业活力。此外,把AI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例如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在未来构建智能化情景交互的学习模式。

  此外,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在文化产业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的文化内容。

  最后是政府治理和全球合作。AI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可以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规划服务、全程智能办理,要打造这样的政务服务新模式。AI在安全生产监管、防灾救灾、公共安全预警等方面也可以发挥作用,比如提升监测预警、现场救援等。围绕大气、水、海洋、土壤等,也可以提升AI驱动的监测预测,进行精准治理。

  在上述场景里,郭涛认为,基于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一些领域将率先取得成果。例如,智能终端依托消费电子市场优势,结合生成式AI算法优化,人机交互体验会迎来质变;在生物医药领域,高通量测序数据增长推动AI辅助药物研发进入临床转化的关键期;在智能制造中,数字孪生正在深化应用,柔性生产线自适应能力已经显著提升等等,

  “这些领域具备明确数据入口、清晰商业闭环及技术扩散效应,契合‘以点带面’推进逻辑,将成为政策落地核心抓手。”郭涛说。

  企业怎么看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对记者表示,“DeepSeek、千问、Kimi、智谱等国产大模型不仅能力已跨入国际第一梯队,且开源普惠的生态逐步形成,企业部署大模型两年前还是天价,如今大幅降低 ,人工智能进入了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时代,带来了比互联网更大的机会。”

  大模型在吸收了人类各领域的数据和知识后,从颠覆性创新的“指数爆发期”,进入了能力增强、功能修补的“改良期”。

  周鸿祎认为,目前大模型的问题在于,这是一个“缸中大脑”,能思考、推理、交流,但应用到企业的核心业务还有差距。为了解决大模型的不足,智能体应运而生,这类产品能够使用各种工具,具备记忆能力,相当于增加了“手和脚”,并可以自主理解任务的目标、规划分解任务,把复杂工作从头做到尾。

  “如果说2024年是大模型之年,今年就是智能体之年。”周鸿祎指出,智能体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落地应用重要形式,此次《意见》也为智能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对第一财经表示,人机协作、人智共创成为企业运营中的“新常态”。

  模型凭借其通用性打破了行业知识壁垒,成为企业的“智能底座”。企业智能化转型也从原来针对具体业务场景的碎片化改造,变成对企业全价值链的整体重构。智能体和超级智能体作为具备“类人化”认知能力的行动主体,让人机关系从过去的“人适应机器”变成现在“机器服务于人”。

  除智能体之外,《意见》提到要让AI去落地的行业,目前已经有一些成果。“像一棵树,枝干是细的,但是枝繁叶茂散开来了,这是一个健康的生态。”此前有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创新奇智副总裁高凌燕看来,2025是大模型和智能体商业化落地元年,聚焦到工业领域,以大模型、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正通过工业软件与工业机器人两大载体,从 “软”“硬” 双维度驱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大模型和智能体的落地也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 “微笑曲线”从传统的生产制造环节,向附加值更高的上游研发设计、下游销售运营两端拓展,重塑制造业的价值分配格局。

  在农业方面,上海AI实验室联合崖州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等发布了丰登育种大模型,是我国种业科技从“0”到“1”的突破,基于该模型的应用已辅助发现未被报道的作物基因功能,至今全球范围已有超100个育种单位试用。

  在农业无人机、智能农机的应用方面,我国也走在前列,大疆、极飞等企业都在深耕相关场景。极飞科技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无人机技术可以解决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不足、管理粗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改变人们对于农业“收入低、风险大”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看到农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无人机与大模型的结合,未来可以代替农业专家,在农田里指导种地等。

  在大气监测领域,上海AI实验室也发布了AI气象预报模型“风乌GHR”,首次借助AI实现对中期天气进行10公里级的建模与预报。借助AI,掌握“十里不同天”不再是难事。上海AI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欧阳万里表示,这展示了AI在地球科学等科研领域拥有强大的应用潜力。

  但AI的发展也伴随着安全和风险。杨元庆表示,企业智能化转型必须跳出过去简单的“技术升级”认知局限,既要充分挖掘大模型技术能为业务带来的潜力和价值,也要充分认识AI带来的潜在风险。

  周鸿祎表示,《意见》高度关注人工智能的安全可控,共12处提到“安全”,明确提出“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提升安全能力水平”等具体要求。AI时代,网络安全形势更为严峻, “智能体黑客”也已经出现,一名人类黑客可以操控数十个“智能体黑客”发起攻击,传统“人与人”的网络攻防对抗,也将演变为“人与机器”的对抗,进一步加剧网络攻防的不对称性。这也需要企业未来进行充分地准备和研究。

  总体来看,杨元庆认为,作为科技企业的时代责任,就是要推动AI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让AI服务于人的需求,同时恪守人本底线,让AI更安全可靠,实现AI普及普惠。

  周鸿祎认为,此次发布的《意见》在各方面做出了详细部署,这些举措实实在在,极具前瞻性,也非常容易落地,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铺就了坚实道路。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