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27”新政实施后的两年里,监管层对于IPO的审核趋严。根据WIND统计,最近两年IPO终止(包括撤回、终止注册等)的公司高达581家,超出过去几年平均水平。在撤单潮的背景下,A股IPO排队家数也出现明显下降。
2024年A股IPO市场迎来至暗时刻,全年仅有100家企业上市,数量创10年新低。当年IPO终止企业高达426家,远超2023年水平。
随着IPO撤单数的增加,IPO排队家数明显回落。数据显示,2022年底A股IPO排队家数高达681家。然而,截至今年8月中旬,IPO在审企业296家。其中,沪市主板28家,深市主板 25 家,创业板29家,科创板37家,北交所177家。
撤否数量的增加,与IPO全流程严监管紧密关联。一方面,IPO现场检查比例大幅提升。具体来看,首发企业现场检查随机抽取比例从5%大幅提高到20%,现场检查和督导整体比例上调至不低于三分之一。另一方面,IPO撤回后照查不误,如果涉嫌欺诈发行,将面临严厉惩处。去年以来,被抽中现场检查后撤材料的思尔芯、华道生物,相继被判定为欺诈发行,分别被处以合计1650万元和1150万元的罚款。
除了拟IPO企业因违规被罚,券商投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收到监管罚单。如中信证券在2024年11月因IPO项目实控人认定及股权转让披露问题被上交所警示,国投证券则因2024年9月IPO项目资金拆借、内控缺陷等问题遭深交所处罚。
记者注意到,对于存在问题的IPO撤单项目,监管层处罚的范围在扩大,处罚力度也在增加。
今年3月,上交所连发三份纪律处分决定书,对想念食品予以5年内不接受其提交的IPO申请文件的纪律处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5年内不适合担任发行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纪律处分。上交所对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公开谴责,对保荐代表人、签字会计师,上交所予以24个月内不接受其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及信息披露文件的纪律处分。
今年6月,深交所宣布对辉芒微IPO的中介机构开出罚单,中信证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遭书面警示,2名保代、2名签字会计师被通报批评。
对此,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表示,监管层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切实强化了投资者保护的市场基础。在“强监管”的大背景下,IPO审核预期将继续强化中介机构全链条责任,建立“审核-上市-持续督导”责任追溯机制,并通过民事赔偿、行业禁入等措施压实参与各方责任。
今年以来,IPO市场有所回暖。证监会日前表示,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不会出现大规模扩容的情况。当前,全球主要市场都在主动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加大制度机制创新,在持续吸纳优质企业、改进监管服务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二级市场的活跃和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