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7 04:17:10 股吧网页版
四十五载敢为先 征程万里仍从容——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皆有赖于发展。

  多少国家与城市,都在积极寻找方案、探索实现路径。在这条求索之路上,有一种发展叫深圳。

  1980年8月26日,一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在中国南海边启动进程。时光不负追梦人。从农田滩涂到高楼林立,从春种秋收到创新驱动……深圳,这个边陲小镇仅用了短短数十年时间就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用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发展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日子。回首来路,让人感慨更让人振奋:深圳的发展不仅仅是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探索出了一条发展道路,更带来了强大的发展自信。坚定这种自信,深圳将更加从容地应对风险挑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同一片土地,不同的产出。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深圳的GDP仅为2.7亿元,经济结构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2024年,深圳GDP达到3.68万亿元,44年间增长超过1.36万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占GDP比重42.3%。这片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何能在45年间迸发出磅礴的发展能量?

  改革,是深圳发展的“源动力”。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始终保持本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用好用足综改试点关键一招,不断战胜各种新挑战,交出了一份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精彩答卷。截至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累计已有3批48条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

  上线全国首个面向公众的政务服务大模型应用“深小i”AI政务助手,让政务服务实现7×24小时响应;推出“执法监督码”,让涉企行政检查成为“明白账”……深圳用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市场资源配置的效力。

  无人机配送,机器人调制咖啡,天上飞着“空中的士”,地上跑着无人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场景,已日渐成为深圳的日常。深圳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为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创设了一批全国首创性地方性法规,用改革不断激发先进生产力的形成。

  全国首创音视频“双录”电子签名模式,每年为经营主体减负超5000万元;创新推出“腾飞贷”“小微通”“科技初创通”“个体通”等产品,破解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探索以街道为基本单位建设虚拟园区,为经营主体提供集成式服务……深圳用改革,让企业能够全心全意投身于商海搏击中。

  越改革越发展、越开放越强大,这是来自深圳经济特区45年发展史最鲜明的启示。将改革进行到底,将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这片土地还将迸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力量。

  

  人才因机遇而来,企业逐商机而往。

  1980年,深圳常住人口约为33万人;2024年,日均实时在深人口超过2300万人,人口密度居全国前列。这座城市成为千千万万追梦者的向往之地;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市登记在册商事主体超445万户,同比增长5.1%,创业密度多年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营商环境,是深圳发展的“能量场”。

  45年来,深圳始终保持着对企业、人才与资本的强大吸引力,因为这里的营商环境最能托举和成就梦想。

  “时间税”是世界银行评价区域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指的是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综合成本。在深圳,“时间税”正在被极限压缩,开办企业已实现全流程无介质网上办理,港澳台及外籍人士可全程电子化登记;全市100%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有51项高频政策事项“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政务服务大模型应用“深小i”AI政务助手,已梳理超200万字的知识图谱,在政务办事领域,一次解答精准率接近90%。

  近年来,深圳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三化一对照”的思路,累计迭代推出1500余条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全方位深层次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连续4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时间税”上做减法,助力发展做加法。

  今年3月,深圳优选24个“高含金量”项目向民间资本打开大门,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涵盖能源、交通、水务三大战略领域;3个月后,第二批面向民间资本的36个项目再次公开路演,项目总投资约386亿元。

  以场景创新为杠杆,撬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耦合,深圳构建起了强大的“场景驱动”推广生态。今年7月,在开放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基础上,深圳又发布了今年第一批次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和“能力清单”,涵盖67个可开放的应用场景。

  在深圳,企业的成长速度更快。有数据显示,在深圳,初创型民营企业从设立到科创板上市,平均年限为13.35年,比全国速度快1.05年;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需13.25年,比全国快1.71年。

  

  以0.02%的全国土地面积占比,贡献了超过2.7%的全国经济总量占比。深圳的发展动力为何能如此强劲?

  1980年,深圳科技水平接近于零,仅有两名技术员;2024年,深圳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密度全国第一;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11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全国第一。

  创新,是深圳发展的“加速器”。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作为全球产业链转移的承接地,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正在深圳蓬勃发展。然而,深圳居安思危、不畏艰难,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以巨大的勇气和敢闯精神推进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推动创新,深圳紧盯全球科技前沿趋势,加快打造具有城市特点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重点产业加快乃至超常规发展。

  深圳出台“20+8”产业集群战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高速发展;深圳推出“揭榜挂帅”式重点产业研发计划,资助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等九大领域;深圳颁布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建立分层分类空域管理机制;聚焦信息、材料、生命三大领域,布局鹏城云脑Ⅲ等重大设施……新产业新赛道层出不穷地涌现,让深圳创新始终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护航创新,深圳从思路到方法再到制度,全方位予以呵护。

  深圳积极发展耐心资本、大胆资本,破解“硬科技研发周期长”与“资本短期逐利性”的矛盾;深圳为新兴行业领域量身定制“沙盒监管”,灵活调整监管标准,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深圳推出了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免责指引,用制度化解创新者的后顾之忧。

  从国际游客在华强北狂买“深圳智造”,到影石全景相机在海外引发抢购热潮;从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实现移动端与桌面端的生态统一、国产操作系统实现历史性突破,到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深汕工厂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从“无人机产业带”到“机器人谷”再到“独角兽走廊”……创新已成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标签,创新生态在深圳处处涌现。

  正是因为创新引擎的高速运转,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当下,深圳依然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经济“半年报”:地区生产总值超1.83万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与出口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以改革为“源动力”、营商环境为“能量场”、创新为“加速器”,45年来,深圳凭着沉稳的定力、奋斗的姿态一路披荆斩棘,闯入了全球城市GDP排名前十。

  丰硕的发展成果也稳稳将深圳托举成为一座民生幸福之城:在这里,山海与城市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这里,地铁通达全城、社会保障服务触手可及,生活更加宜居美好;在这里,学习职业技能有补贴,创新创业有八方援手,让每个人都能去追梦圆梦……

  如今,深圳已经成为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之地,正处于“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黄金发展期。使命点燃激情,发展铸就自信。尽管前行道路上仍然会有困难和挑战,相信风华正茂、敢为人先的深圳,必将创造出新的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奇迹,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奉献更多精彩实践。

  四十五载敢为先,征程万里仍从容。祝福深圳!期待深圳!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