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体到机器人,从大模型到脑机接口,黄浦江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近年来,上海瞄准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上海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加快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不久前,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了全规模AI效能跃升方案并推出三大核心产品。作为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无问芯穹仅用2年时间,就做到以核心算力基础设施技术服务20多个省份。
“算力是智能时代的土壤,其规模与效率决定着数字未来的疆界。”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夏立雪说,“一个拥抱新技术的城市,就能不断开辟出实现梦想的舞台,我们所在的模速空间就是这样一个舞台。”2023年9月,中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在徐汇滨江正式揭牌。到今年4月底,已经有100多家企业入驻,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
抢抓科技革命和技术突破新机遇,上海加速布局。
在杨浦区,杨浦与火山引擎6月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杨“数”浦AI Agent产业园,落地L4级高端数据标注基地。城市老工业基地变身数字经济新高地,平台企业用“AI+”构建起产业新生态。
在浦东,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1600亿元,全市占比约40%,全区智能算力规模占全市算力总规模近二分之一。未来,浦东将进一步立足张江,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阵地,包括模力社区人工智能岛、模力双塔、模力岛二期等,塑造创新研发、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域。
在临港新片区,6个重大产业项目在该区揭牌成立六周年之际集中签约,总投资超400亿元,涵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领域。目前,该区累计签约近700个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涉及投资额超7300亿元。
深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怎么干?一批年轻的创新创业企业,正在上海这片科创热土上探索构建科研、制造、市场的闭环。
熟练“点击”鼠标、下五子棋、玩马力欧赛车……在大脑运动区植入电极1个月后,因遭受高压电电击而四肢截肢的受试者感觉自己“手臂”又长出来了。
记者在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了解到,受试者良好的术后恢复情况,将加快推动该公司第一代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的注册取证进度。
今年1月,《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发布,统筹协调相关资源,力争通过全链条创新、全过程加速,抢占全球未来产业的制高点。今年6月,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脑智天地”在上海闵行区正式启动建设。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夏科家表示,共同推进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是上海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过去10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从3.4%提高到4.4%,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从7%提高到11%左右,人才总量从474万提高到769万,高新技术企业从5433家提高到2.5万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1.8万亿元。
“培育新质生产力,要将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与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紧密结合。”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说,上海要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率先探索、形成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