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7 22:25:30 股吧网页版
广东机器人“天团”亮相 佛山单项奖补5000万造智能机器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制造车间里,协作机器人以头发丝三分之一的精度完成精密元件的装配;“机器牛”在丘陵梯田间稳步穿行,自主完成巡检和采收任务;而在更多人们看不到的机器人内部,一体化关节模组正以高度集成、轻量化且低成本的方式,让机器人运动更灵活、更可靠。

  这些场景,正由广东的科技企业快速推向现实。8月26日,在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佛山专场)暨佛山市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一批“广东造”机器人新品集中亮相,紫东太初、库卡机器人、华数机器人、有研广东院、天太机器人等企业集中发布了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智能焊接机器人、传感器及仿生关节模组等一批创新产品与技术。

  一批即将进入生产与生活的机器人图景正在浮现,这背后是实打实的“广东实力”。在中国,每4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1台来自广东。

  从广州、深圳的算法与研发,到佛山、东莞的制造与应用,机器人“组团上新”背后,是广东多年来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所构建的集群生态。

  以家电、陶瓷为传统标签的佛山,正在成为这场机器人变革的重要试验场,试图走出一条独特的产业升级路径。2024年,佛山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已占全国7%,同比增长43.5%,稳稳站上国内第一梯队。政策“真金白银”扶持、联盟生态协同、园区载体联动,佛山正在用一套“组合拳”,为中国智造的未来探路。

  智能机器人组团上新

  活动现场,一批广东科技企业集中登台,秀出了自己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成果。

  中科紫东太初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库卡机器人的新一代协作机器人、华数机器人的智能焊接系统、若铂机器人的四足“机器牛”、有研研究院的多维力传感器,以及辰宜科技自主研发的博流中文数据库……这些创新产品不仅折射出佛山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厚度,更体现出一条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协同的进化路径。

  “当前机器人行业规模化落地,主要面临多重挑战,如数据获取难、场景任务杂、本体差异大等,尚未形成行业广泛接受的标准。”中科紫东太初的相关负责人说。为此,该公司打造了“具身智能训练与验证场”,试图将机器人开发转变为“一站式智能工厂”。这一平台实现了从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到功能验证的全链路闭环,并支持同一AI系统适配多品牌、多形态的机器人,为本土厂商补全关键能力,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底层大模型设施,机器人本体领域同样不乏亮点。

  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推出“iico易可”协作机器人,整机通过轻量化模块关节设计,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3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尤其适用于电子制造、汽车零部件等对精细操作要求极高的工业环境。2024年,库卡机器人年产量破3万台,已累计产销11万台,产值达170亿元。

  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则联合三乔焊机推出智能焊接机器人,通过3D视觉扫描工件提取焊缝,自动规划焊接轨迹和焊接姿态,实现免示教编程,焊接专用AI大模型可根据工况推荐最优工艺参数,高精度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焊接电弧电压、电流并主动预防焊接缺陷。

  在移动机器人阵营,若铂机器人发布的“机器牛”格外引人注目。它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方案,将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与惯性测量单元有机结合,实现了复杂地形的实时解析与自主导航,直击山区农业“机器进不去、人力成本高”痛点,还可实现耕种管收等全流程作业,满足巡查、果蔬采收等多种作业模式,为农业自动化提供了一种高适应性解决方案。产品背后,是伺服驱动系统、动态平衡算法、AI技术平台等一系列技术的支撑。

  值得注意的,还有那些藏在机器人本体中的“感官”与“关节”。

  有研广东院发布的YGSA系列六维力传感器,不仅综合精度高、重量轻,安全过载能力更提升至2.5倍,可广泛应用于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的力学感知系统。天太机器人则推出了新一代仿生智能关节模组,一改传统关节结构复杂、效率低下、维护成本高的弊病,通过高度集成化实现轻量化、高扭矩和低成本三大突破。

  “我们很早就在思考,能否把驱动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多个部件整合成单一零件。”天太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回忆,随着在伺服驱动、电机和减速机等技术上的持续积累,这个设想最终成为现实。

  这些产品的集中涌现,背后是广东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领域多年的持续深耕与系统布局。如今,广东已逐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为核心,带动整个珠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机器人产业集群生态。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磊表示,广东省将坚持多措并举,着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拓展应用场景,全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政策支持,以责无旁贷的勇气和锐气抢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新赛道的高地。

  从“造家电”到“造机器人”

  “基于佛山产业基础和趋势,我们把智能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引擎来抓,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主攻制造智能、智能终端,把智能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大湾区智能机器人育成创新应用中心。”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树龙介绍,佛山正围绕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值到2027年突破200亿元等目标,推动六大行动。

  在第一项“产品创新加速行动”中,佛山明确提出要以人工智能与家电家居产品融合为重点,加快设计创新、产品升级、形态变革,推动家电智能化、智能家电机器人化、服务机器人家电化。

  这一路径,在众多城市发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政策中显得别具一格。打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其源头正是佛山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与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其实,自2013年起,佛山就已前瞻布局,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聚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集聚。如今,从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到系统集成,佛山已构建起一条完整产业链。2024年,佛山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约占全国7%,同比增长高达43.5%,稳居国内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

  成绩固然可喜,但佛山的思考远不止于此。

  “在自豪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机器人产业正发生深刻变革。”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杰表示,“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高级形态,是未来产业的制高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佛山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不仅要巩固制造与集成优势,还要全力攻坚智能感知、自主决策、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才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保持优势。

  政策布局仍在加码。就在活动当天,佛山正式印发《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该政策提出八个方面的“真金白银”支持,覆盖关键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应用、企业培育、人才激励、数据流通、投融资、基础能力建设及算力资源应用。

  例如,佛山将每年财政投入1.5亿元(总投入不少于5亿元资金)给予单个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总额最高5000万元补助。同时,在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下设立不少于35亿元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方向子基金等,为企业提供从技术到资金的全方位支撑。

  在关键技术攻关方向上,佛山将聚焦智能机器人的控制器及控制系统、减速器及传动系统、传感器及视觉系统、高性能电机、灵巧手及末端执行器、本体轻量化材料、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机器人仿生皮肤等关键技术,以产业化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梳理项目清单,组织开展“揭榜挂帅”,并给予资金支持。

  政策发力之外,平台与空间载体也在持续优化。活动现场进行了多个重要载体的授牌仪式,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这一联盟汇聚80多家成员单位,涵盖人工智能企业、机器人公司、家电家居企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多类创新主体。未来它将聚焦产业链协同、资源对接与政策落地,搭建协同平台、构建政企直通桥梁,强化产学研合作,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可以看出,佛山正以系统思维、全线布局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探索一条基于制造、赋能制造、超越制造的产业进化之路。这条路径,或许也正是诸多传统工业城市面向未来突围的有益参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