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北京8月27日电(记者石雨昕)8月26日,北京水木精智医学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木精智)机器人手术实验室内正在进行一场特殊手术。
手术台前只有助手,远在几千公里外的主刀医生稳坐操控台前,目光紧盯高清三维显示屏,通过指套控制器精准操纵机械臂,顺利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外科操作。
这是真实发生的仅仅基于普通公共网络的远程腔镜手术机器人动物实验现场。
据了解,此次手术是由第三方平台支持的远程多学科连台动物实验手术,水木精智联合唯精医疗腔镜手术机器人团队,通过此次实践将医生远程操控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变成可能,突破了传统手术的时空限制和现代手术的网络限制。
唯精医疗副总经理周官山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手术机器人的远程功能能够让顶尖医疗资源跨越山河,触达更广泛的地区。

远程动物实验手术现场,每经记者石雨昕摄
周官山表示,一方面,手术机器人打破了医生的时空限制,手术不再要求医生与患者必须同处一室,将优质的手术医疗资源精准下沉至偏远地区;另一方面,它能推动医疗服务走向精准化、微创化。手术机器人如同医生双手的“延伸”,可有效滤除人手因生理因素产生的震颤,确保每一次切割、缝合操作都精准且稳定,使基层医院也能开展复杂手术。
周官山告诉记者,手术机器人技术的持续突破,特别是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快速崛起,不仅在临床上推动了手术方式的革新,也为医械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手术机器人设备如今正走进中国更多地区的医院。远程手术的发展让医疗普惠化成为可能,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得到优质手术治疗。
此外,配套器械和耗材由中国企业生产不仅能带来更低的成本,在为医院、患者减轻负担的同时,也为国产医械产业带来了新的机会。
周官山表示,在成本层面,未来手术机器人降价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不仅体现在设备上,还包括手术过程中的开机费以及后续的耗材成本。
而在精准度方面,国产手术机器人在研发设计阶段就有中国医生深度参与,这使设备更贴合中国患者的身体特征与临床需求。同时中国企业在技术响应和产品迭代速度上更具优势,能够快速根据临床反馈优化产品,更好地满足国内医疗市场的实际需求,这是进口设备难以达到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