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
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降幅较6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收窄。1~7月份累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203.5亿元,同比下降1.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1个百分点。
从营业收入扣减营业成本计算的毛利润角度看,7月份企业毛利润由6月份下降1.3%转为增长0.1%。
值得注意的是,7月,原材料制造业利润由6月份下降5.0%转为增长36.9%,其中钢铁、石油加工行业同比扭亏为盈。
为何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大幅增长?是否与“反内卷”相关?“反内卷”后,钢铁行业出现了哪些变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

前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1个百分点,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钢铁等行业供给端出现明显改善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数据时表示,7月制造业利润较快增长,对规上工业利润恢复贡献较大。
7月份,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8%,增速较6月份加快5.4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6月份加快3.6个百分点。
从各板块看,原材料制造业利润由6月份下降5.0%转为增长36.9%,其中钢铁、石油加工行业同比扭亏为盈,当月分别实现利润总额180.9亿元、34.6亿元;消费品制造业利润下降4.7%,降幅较6月份收窄3.0个百分点。
为何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实现大幅增长?这是否与“反内卷”相关政策有关?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大幅增加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比如宏观政策推动扩大内需,另外,外贸企业“抢出口”效应下出口需求明显增长,国内外需求好转再加上“反内卷”政策措施推动产品价格回升,而成本回升相对滞后,这使得行业盈利空间扩大。与此同时,上年同期基数偏低,也助推企业利润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王国清强调,7月份“反内卷”举措是行业盈利增长的一部分因素,“反内卷”使得企业预期转好,市场信心回升。
“反内卷”后,钢铁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国清认为,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反内卷”之下行业自律性增强,供给端出现明显改善,7月份粗钢产量环比、同比均明显减少;市场信心回升,钢材价格震荡反弹,带动行业盈利明显改善,单月盈利创下年内新高。
钢铁行业“反内卷”举措的实施,有助于改善行业无序竞争,使行业企业由追求规模转向价值创造,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及创新驱动,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连续5个月增速回落
款项支付方面,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6.84万亿元,同比增长6.8%。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在接受每经记者微信采访时分析,7月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6.84万亿元(前值26.69万亿元),绝对值继续回升,仍在逼近上年11月26.92万亿元的前期高点。同比增长6.8%(前值增长7.8%),回落1.0个百分点,自3月以来连续5个月出现降速,或表明前期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工作取得阶段成效。
周转速度方面,产成品存货6.67万亿元,保持高位,同比增长2.4%,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回落。
杨畅表示,7月末产成品存货绝对值提高,但同比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环比增长1.0%(前值环比下降0.7%),剔除掉价格因素后环比增长1.3%(前值环比持平),产成品高位波动。
营收方面,杨畅分析,7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与上月持平,营业成本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较大。
具体来看,7月末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5%(前值5.15%),与上月持平,符合季节性波动特征;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57元(前值85.54元)。
前7个月营业成本累计同比增长2.5%,较前值(同比增长2.8%)回落0.3个百分点;根据累计同比折算上年基数后,计算当月同比增长0.8%,较前值(增长1.9%),回落1.1个百分点。
为避免价格扰动,剔除掉价格因素之后,营业收入当月同比增长4.7%(前值增长5.2%),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点,营业成本当月同比增长5.3%(前值增长6.2%),较前值回落0.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