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203.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8.07万亿元,同比增长2.3%。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降幅较6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收窄。其中,制造业利润较快增长,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恢复贡献较大,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6月份下降0.9%转为增长18.9%,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6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引领作用明显。
从营业收入扣减营业成本计算的毛利润角度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毛利润由6月份下降1.3%转为增长0.1%。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为企业盈利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利润降幅收窄是带动企业盈利水平边际修复的新动因。
7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结构亮点仍然突出。“制造业成为利润修复的关键拉动力量。”陈雳说。
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8%,增速较6月份加快5.4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制造业利润增长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6月份加快3.6个百分点。
从各板块看,原材料制造业利润由6月份下降5.0%转为增长36.9%,其中钢铁、石油加工行业同比扭亏为盈,当月分别实现利润总额180.9亿元、34.6亿元;消费品制造业下降4.7%,降幅较6月份收窄3.0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指出,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快速增长,引领作用明显。
其中,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技术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长40.9%;在半导体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的背景下,相关的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76.1%、104.5%、27.1%。
此外,“两新”政策持续带动行业利润增长。
7月份,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带动下,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87.9%、15.3%、11.3%。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计算机整机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24.2%、100.0%、29.7%;产业链条相关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57.0%、51.9%。
温彬认为,工业企业利润显示出回稳迹象。随着极端天气的短期扰动消退,供需两侧逐步回归常态,订单与生产节奏修复,预计工业企业利润将延续温和修复态势,累计增速保持稳步回升。整体来看,当前利润改善更突出体现在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而非需求的快速扩张,未来仍需关注政策落地效果及内外需变化的边际影响。